第166部分(第1/4 頁)
眾臣聽到了崇禎所說之後,他們一個兩個全都是低下了頭,他們不敢出聲了。因為誰出聲,誰就要上戰場與東虜作戰,這些貪生怕死之輩又怎麼敢呢?
崇禎怒道:“當初楊嗣昌即將出京,你們不是全部都在捧都在讚美楊嗣昌嗎?可是當楊嗣昌出京在外替朕剿賊,你們呢?戰事稍有不利,你們就不斷地攻擊楊嗣昌!說楊嗣昌的不是!有本事,有能耐的,你們全給朕上戰場啊!給朕滅掉河南的李自成,湖廣為禍的張獻忠啊!去啊!”
崇禎凌厲的目光掃視了眾大臣,厲聲道:“誰去?誰為朕辦到啊?”這一下,百官們全都是縮回了頭,誰也不敢出聲。
崇禎又厲聲地說:“你們不是經常以忠臣自詡嗎?怎麼?現在國家有難了,你們一個兩個全都不出聲了?啊!說話啊!怎麼不說話?全是能說不會做的飯桶!”
崇禎發這麼大的火可是很少見的,原因是一則錦州之戰,明軍損失慘重,元帥被困;二則楊嗣昌已死,被崇禎最為寵愛的大臣死了,崇禎為此很是傷心難過呢!崇禎還夢到了他,不由更是感傷;三則朝廷官員的黨同伐異,與崇禎不是一條心早就讓崇禎憋了一肚子的氣。這三個原因一起發作之下,崇禎便是發了足夠大的火。
誰也不敢再有異議了,要是真讓他們到遼東援錦,那無疑是送死的。於是他們一個兩個紛紛說:“皇上聖明!臣等一切謀遵聖命!”
崇禎聽到這,他氣消了不少,然後他溫和地對張必武說:“愛卿啊,你就照辦吧!只是朕有一點不明,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敢去錦州援救困於松山的洪承疇和錦州的祖大壽,你為什麼卻敢去呢?朕屢命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範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他們都是龜縮著,根本就不敢出兵啊!唉!”
崇禎說到這很是氣憤,他不管下了多少命令,他的聖旨一點用也沒有,這些貪生怕死之徒不敢出兵,當崇禎想要殺楊繩武,卻傳來了他病死的訊息,最後只好是追諡楊繩武,從而想要讓範志完能出兵,可範志完同樣也無法出兵。
文官貪錢謀私,只知黨同伐異,而武將呢?貪生怕死,根本就不敢擔責任,不敢為國衝鋒陷陣。崇禎為此是深深地無奈啊!
張必武便立即說:“皇上,要是我大明有此一敗,我們就再也沒有能力反擊韃子了,遼東的割據局面將會持續很久!而且韃子能對我們採取攻勢,那時我們就沒有一點點的還手之力,從此以後,大明就是任由韃子宰割!”
張必武所說讓崇禎深有同感地在點頭,他所顧慮的也是這些。
張必武繼續說:“洪承疇是我朝的二品大員,他深得皇上的信任,深知我朝的情況!要是他投降了的話,就如皇太極所言,他們滿清得了一個入主中原的領路人!這遠比十三萬大軍的潰敗損失更大!”
崇禎顯得很自負說:“不!不會!洪承疇是絕對不會投降的!朕對他深恩厚德,他是絕對不會負朕的!不會!”
張必武看到此,他不能再於此事糾纏便說:“不管洪承疇是死是降,這對我們大明都是最大的損失!要是能把他救出來!還能把祖大壽給救出來,就算是松山錦州地區都丟失了,可大將還在,就會有孟明視三敗三辱,最終一戰盡復失土,挫敗晉軍,以成霸主的希望!”
崇禎點頭了,說:“對!勝敗乃兵家常事!知辱而後進這是可以的!所以朕就急想把洪承疇、邱民仰等給救出來!他們以後一定能雪恥!”
張必武明白了崇禎的心,而張必武想的是隻要洪承疇不降滿清,錦州之戰能有所改變的話,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而且張必武並不想去與李自成、張獻忠再鬥下去了。何況楊嗣昌的遲死,還有盧象升的沒有死,都是歷史的改變,這一切都是對張必武最大的鼓舞。
他現在想要拼一拼,不管成功或失敗,都得去做,畢竟有些事你必須去做,不論成敗。
當崇禎問張必武有多少把握的時候,張必武回答他連一半的把握都沒有。
崇禎一聽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他看著張必武,不由疑心又犯了,你張必武既然連一半的把握都沒有,你就敢去援救松錦?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啊?
張必武給崇禎的回答是他身為明臣,就應該是為皇上分憂,他功成名就靠的是與滿清作戰,那麼現在他也情願與滿清作戰,以此來報國恩!何況張必武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崇禎雖有懷疑,可是現在崇禎必須要樹立起一個忠心為國的榜樣,讓人們都向榜樣學習,現在張必武就是他所樹立起來的榜樣,暫時不能推倒啊!加上剛才他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