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頁)
有帝如此,當然也就引來數不清的僧友了,達摩就是那個時候來的。
當時達摩原名菩提多羅。他出身在南印度一個什麼家族吧,我不大記得住這些個蠻夷的名字,呵呵,他出家後傾心專研大乘佛法,創立了一套對佛參悟的禪法稱作是“達摩禪學”。
他在梁武帝普通元年由海路來到中原,梁武帝聽說有高僧從海外慕名而來,立即命令沿途的地方官員將其護送到都城健康,於內殿親自召見談論佛理。
梁武帝問:“朕自繼位以來,建造寺院,抄寫經卷,度化僧人已不知道有多少人了,這在佛家講應該是很大的公德了吧?”
達摩直言相答:“沒有啥公德。”
梁武帝又問道:“為什麼沒有啥公德呢?”
達摩解釋道:“你乾的這些在大乘世界中不過是小乘世界裡一個小小天中的一個小小果,就像人的影子隨著人動一樣,雖然讓你看見了,但實際上並不存在。所以你那不是公德。”
達摩認為:真正信奉佛教主要的內容是在心不在口,你把經書念得再好也稱不上佛家上承。只要敬佛的人能夠明心見性,自然能夠成佛,並不在於你讀過經書幾卷。
達摩認為梁武帝的這種做法不過是凡夫俗子的心思,滿腦子都是想立功德的**,就如同心中有了漏洞本來就有的公德也會漏掉的。
但是梁武帝並不醒悟,又接著問道:“什麼是真公德?”“什麼是聖地第一義?”“和我應對的是誰?”等問題,達摩見話不投機,只說了三個字,你們猜下是哪三個字啊?”孫思邈笑著問蕭守仁
“啊?三個字?”蕭守仁用力搔了搔頭,一臉苦瓜相,一眼就看出來他肯定是猜不出來了,幾十年前的事情了,誰會知道?歷史沒有記載,野史沒有傳開,自己更是沒有打聽清楚就穿過來了。
“不知道”蕭守仁想了會兒之後又憋出一句。
“呵呵,誰說你不知道啊,蕭大人說對了啊,就是“不知道”啊!”孫思邈聽完之後撫掌大笑!
“啊?”這下該輪到蕭守仁再大吃一驚了,一個君王問你問題,問那麼多,而且他是篤信你能夠回答的,但是你卻是回答一句不知道,這不是欺君嗎?
“呵呵,沒錯那達摩祖師也是蠻有趣的,梁武帝問了那麼多,他就回了一句不知道,然後兩個人當然是不歡而散了。
後來達摩輾轉來到了北魏,在嵩山少林寺常住了下來,發奮攻研佛學傳經授徒,並面壁九年靜修大乘佛法,傳說中這達摩不僅僅是佛法很好,而且有著一身不落的武藝,好像自己創出了一部武經,這部書的名字我記得好像記得叫易筋經,至於是不是我就不敢保證了,呵呵,這達摩在嵩山收了個弟子,這就是慧可了,當時的慧可只有十四歲,但是慧可出家以前是在軍營裡的,打過好多的仗,小小年紀雙手充滿鮮血,自覺罪孽深重所以皈依佛門,有傳說過了十六年後也就是慧可三十歲時已經是天下武藝第一人了,從此也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說。現在的道信和尚是僧粲的弟子而僧粲又是慧可的弟子,所以呢,道信可以說是達摩的第三代弟子了,現在的佛教可以說是以他為尊了,至於武功更是深不可測。”孫思邈說完看著蕭守仁說道。
蕭守仁聽完之後還是很震驚,一花五葉之說他還是知道的,禪宗在達摩東渡後才開始建立,經過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還有六祖慧能五人的大力弘揚,多年播種,終於一花五葉,盛開廣播,這才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門,後人尊稱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
達摩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什麼一葦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歸諸如此類,都讓人神馳遐想,孫思邈這樣子的神仙人物都以不能見上達摩一面而感覺倍感遺憾,蕭守仁又何嘗不是如此!
第一百一十六章 始畢昏迷步後塵(中)
孫思邈的這番大恩蕭守仁也不知道該如何報答才好,這易筋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那肯定是相當於是頂級的功法了,就是不知道和那熾焰功法相比哪個會更好一點。
兩天之後蕭守仁他們一行人終於是來到了幹都金山脈了,遠遠的就看見那延綿不絕的幹都金山脈,越是與幹都金山脈走近,遇到的巡邏士兵就越多,一隊隊的走來走去,來來回回,把那*厥的牙帳保護的是嚴嚴密密,一隻鳥兒進去或是出來估計也是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毫無秘密可言。
由於阿塔懂突厥語的緣故,交流基本不成問題,那牙帳並不是說就是一個大帳篷,而是一座城池,只不過稱呼的時候稱作牙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