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宮染上了濃重的蒼涼和落魄,越顯這失了主人的宮殿晚景淒涼。一池的荷葉東倒西歪,大片大片的枯黃。短短月餘,已讓人記不住夏日的璀璨,粉紅點綴碧翠連天的繁囂。
攬勝宮乃先帝親自畫圖,召集了大雍所有的能工巧匠,傾盡了內帑,特意為惠宣皇后建造的宮殿。亭臺樓閣,雕樑畫棟,處處精緻至極,堪比南梁最美的宮殿。
明熙自小長在中宮,看到了太多不堪。先帝生性果斷,鮮少溫存,但極為敬重惠宣皇后,她幾乎從不過問後宮之事。有妃妾盛寵一時,若得罪了惠宣皇后被罰,武帝從不求情,但得罪皇后的妃妾,大多都不會復寵。
惠宣皇后大多的時候,從不會為那些鶯鶯燕燕拈酸吃醋,治理後宮最是公平公道,可也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格,若不挑釁皇后的權威,不管外面為爭寵鬥得你死我活,都是不管的。若敢冒犯皇后的權威以及中宮的尊榮,不管多受寵,必然是要慘淡收場。
若說先武帝對惠宣皇后一點男女私情都沒有,定也不會。當初惠宣皇后執意將明熙養在中宮,寵愛到偏頗的地步。先帝非但不管,反而隨著惠宣皇后一起寵著明熙。不管誰生下的皇子,在惠宣皇后在世時,先帝都是冷冷淡淡的,沒有太喜歡的,也沒有不喜歡的。
一夕入了冷宮,是宮中許多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明熙也曾問過六福,但六福雖是嘆息連連,可卻閉口不提。明熙不能真的跑去問武帝,想來想去惠宣皇后的事,許是和泰寧帝有關,可也不能確定了。
太~~祖育有皇子七人,兩個未長成人,餘下五人,出自不同的四個嬪妃。□□皇后無子,抱養低賤宮人所出三子養在膝下,即是先皇武帝。
武帝出生,生母便去世了,自小養在中宮膝下,在兄弟之中,自覺高人一等,自然引起了其他母系強大的皇子不滿。二皇子與四皇子乃容妃所出,兄弟二人自小親厚,且母家甚為強勢,自然不將先帝看在眼中。
大皇子自持皇長子的身份,母家也是皇子當中唯一計程車族庶女,母親身為貴妃,在後宮中甚至可與□□皇后並肩,皇長子自然不將婢生子放在眼中。五皇子母妃位卑,自身又十分平庸,反而與武帝關係最好的。
□□病入膏肓時,立三皇子為儲君,力排眾議將皇長子及二、四皇子押入其封地,五皇子因為年紀尚小,雖賜了封地,但仍留在京城。武帝在位近二十年,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三位王爺被打壓得抬不起頭來。惟獨五皇子在京城時,一心輔佐武帝奪位,在武帝坐穩皇位時,自請出京,得封誠王。
又歷時數年,誠王膝下無子,武帝常為此憂心。帝有四子,曾起意將其一過繼給誠王。因當時兩人均是壯年,雖有意,不曾深議。
武帝驟然駕崩,不等太子登基。一夕之間,嶺、楚、趙三王不約而同自封地帶重兵前來奔喪,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帝京區區五萬守衛,雖有安定城十萬京畿護衛軍,可這些人遠遠不是傾巢而動三王的對手,且勤王之軍,又有遠近之分,阻擋不及。太子雖拿出兵符,命個個關卡的將軍阻止三王進京,但三王同氣連枝,混合了幾十萬的兵力,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勢如破竹,奔京城而來。
帝京汲汲皇皇時,誠王力挽狂瀾,將三王斬殺圖南關外,收編了三王麾下餘下大軍。以雷霆之勢派人前往三王封地王府,斬殺三王家眷餘孽。至此,嶺、楚、趙頃刻間覆滅,封地王府雞犬不留。而後,誠王麾下兵馬共計四十萬,直奔帝京而來。帝京的朝臣,今夜還在為誠王斬殺三王歡呼,次日便收到誠王率兵進京的訊息,一時間,朝廷慌作一團。任誰都想不到,近二十多年對先帝忠心耿耿的誠王也有此心思。
因實力太過懸殊,朝廷中主戰之人寥寥無幾。面多出數倍的大軍,太子策雖不曾失了往日的淡然,但也曾詢問眾臣解救之法,可惜眾臣都知大勢已去,此番不管結果如何,端看誠王心意,甚至有些人紛紛勸太子策投誠。利弊之處,在朝中分析了數遍,大多是誠王無子,太子又是子侄中僅剩血脈,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太子思索了三日,最後不忍大雍再起內亂,終依眾議。
誠王進京,太子殿下親率眾臣,大開城門,迎於城門處。不想,年過古稀,歷經□□、先帝兩代帝王的太子太傅程思達,當著眾臣兵勇百姓,痛斥誠王數宗罪,罵其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竊國之徒!其後,縱身一躍,身死殉道。
雖後來,誠王在太子多番謙讓跪求,勉為其難的登上了皇位,主持大局,但此事到底在誠王,也就是當今陛下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陛下已過不惑,膝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