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一躍成侯爺。
於是郡君架不住自己婆婆整天的白眼,又捨不得自家夫君抬別的女人進門,整日心中抑鬱難解,偏還要在夫君面前表現得柔情蜜意,一邊嘴裡說著婆婆的好,一邊還要伺侯夫君事事妥當,真真是身心憔悴,偏還無處說不得紓解。待再過幾年產下嫡次子也就是陳益和的祖父,便撒手人寰了,惹得痴情的長興侯心傷不已發誓再不娶,可愁壞了他老孃。
這皇帝給的好處也不是白給的,給你了天大的富貴,也要讓你繼續好好為他賣命。打下中原天下的大周皇帝並沒有滿足,他需要一步步擴大版圖,讓自己的皇位坐的更穩,讓這個天下的人都讚揚他,還要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享受這萬世之福,長興侯便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劍指哪打哪。為了日後自己的嫡長子能夠繼承家業,長興侯也帶著嫡長子出門為皇帝開拓疆土了。家裡就剩下老阿孃和幼小的沒媽的嫡次子。
老人吧,當年能對自己的兒子下狠手,能打能掐能罵,卻怎麼都覺得對這好不容易多的小孫子愛護不夠,特別是還沒有親孃照看,日日都喊著我的乖孫呦。長興侯常年攜長子帶兵在外,剛開始回家看到嫡次子被慣得不成樣子,心裡不喜,可是想起自己逝去的妻子,免不了就心軟幾分,再說嫡長子已經成器,想想這嫡次子日後在兄兄的照拂下也不會太差,便放任了,於是這嫡次子距離有為少年的道路越來越遠,只是還不至於成為西京有名的小紈絝。
老太太雖然一邊寵著小孫子,卻時刻惦記著為家族開枝散葉的大事。眼看著嫡長孫小小年紀就跟著他老子上了戰場,驍勇善戰,就要十八歲了還沒定親,不免埋怨她兒子只知道打仗,卻更埋怨那已經去地下的兒媳,走前也不說給自己的兒子定下一門好親事。
這一旦操心上長孫的親事,她也就不再拿喬,積極開始出席各家聚會,好給自家嫡長孫相看個出色的媳婦。挑來挑去都快要挑花了眼,好不容易老太太看上了長公主的女兒,準備給兒孫去信商量。哪想到大周皇帝發起了最後一次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匈奴內部矛盾突顯,各大首領自己爭個你死我活的,恰是其最薄弱的時侯,於是皇帝好趁自己年富力強的時侯將其殺個片甲不留,再不能讓匈奴鐵騎來犯。
長興侯的嫡長子領著一小隊人馬在追擊左賢王入了草原後,因為援軍沒有及時跟上,而被反撲的左賢王麾下勇士圍困射殺,下場極度慘烈。長興侯倒是帶著援軍後來將左賢王生擒,將其士兵俘虜,又立下赫赫的戰功,但是即便這戰功再大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自己精心培養滿載著家族希望的嫡長子起死回生了。
此後大周這開國皇帝採取了休養生息的國策,倒是不想在有生之年打仗了。長興侯回到西京坐鎮天子腳下的軍隊,但是他畢竟讀的數不多,入閣拜相是不大可能的了,就只能靠武力吃飯,在這不打仗的時侯反而有更多的時間來關心關心他剩下的嫡次子了。
已經八歲的嫡次子也就是陳益和小郎君得祖父那學問一塌糊塗,驕橫霸道結果還是個欺軟怕硬的,自己武力值不行,倒是仗著自己父兄的名聲出門打架別人也總是相讓的。看著自己已經有些長歪的嫡次子,想想自己優秀懂事的嫡長子長興侯心痛不已,於是痛定思痛生生要將長歪的苗扶直了。
老太太也忽然心裡點清了,覺得這個不大成器的小孫子擔起整個侯府是不大行的。這個時侯痴情的長興侯府想起了家族大義不再說出斷不再娶這種話,可是已經年過不惑的他另娶了繼室還有大度的繼室後來抬起的各路姨娘,才發現自己征戰多年已經讓身體傷痕累累,子嗣的事情是沒戲的不能再沒戲了。於是他送走了幾路姨娘只留下繼室,更加收起心思好好教育這陳家僅存的碩果。
漸漸長大的小兒子沒有再繼續長歪,但也沒有長成參天大樹,順理成章成為長興侯世子,十五歲娶兵部尚書之女,長興侯在終於有了嫡長孫也就是陳益和的父親陳克松之後,笑著去尋他髮妻了。於是陳益和的祖父在十九歲時就變成了第二代長興侯,這個時侯的他意識到家族的人丁興旺是多麼重要的事,不能讓自己的後代向自己一樣獨木難支,僅僅一個嫡子太沒有安全感了。可是媳婦的身子自生了孩子就不大好,可怎麼個是好;岳丈大人家又是個不好說話的,於是他的老祖母再次出馬跟孫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愣是讓長興侯府女主人一口氣抬了三個姨娘。
這門啊一開啟就再難關上,沒有自家阿耶的嚴厲管教,再加上祖母一個勁的攛掇多生孩子,根本沒太想嫡庶問題還是熱血青年的長興侯這收藏美人就成了癖好,也成了他為家族開枝散葉的藉口,妾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