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的,但灶王爺的畫像嘛,則不是馬上燒,而是卷好之後,另存放起來,待年後方才燒呢!”
“至於吃嘛!呵呵,天地分五穀,定四時,吃東西自然要循時而定,皇上不可任意食用,對龍體無和啊!”這句話是劉鴻訓插話說的。
“唉!劉先生說的朕都知道,朕每日都是按時三次用膳的,這糖飴只是零食,又是年習,今日便破例一次吧!”
“那,只此今日,還望聖上明辨!”
“沒問題,沒問題,來啊!”
“小的在。”今天輪值的小太監連忙過來。
“去,呃…拿點糖,朕同閣老們一同品嚐品嚐。”
“哎…!”小太監雖說答應的挺痛快,但竟然有些愣怔,還是溫體仁比較聰明,連忙拉著小太監遠離幾步,低聲說道:“四碟蘇點,五彩麻糖。再來壺清淡些的雨前龍井。”皇上不知道糖為何物,這在他之前的世界裡,恐怕是笑話,但在現今這個年代裡,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幾位大臣也都沒放在心上,都表情輕鬆的和小朱繼續交談。
最近的國庫還算充盈,逆案查抄的銀子,雖說到了1300萬兩之後,就不再增長,但應付過今年和明年夏稅前,應該沒問題。所以大家暫時好像沒什麼事可做了。聊的內容也多是各地風物和人情。總之是一片節日的祥和氣氛。
“對了,朕有個疑問,想請教各位先生,為什麼人們總說‘東西’,‘東西’的。比如買‘東西’,偷‘東西’,卻不說‘南北’呢?”
呃!……!冷場,呵呵,小朱這麼突兀的問,的確有些煞風景。
不過,到底是狀元郎出身,周延儒琢磨一番之後,連忙回答:
“世間五行,北方數水,南方數火,民間鄰里之間,借個燭火、討口水喝,都屬平常之事,自然是無需花錢買的。而且,東、西二字都屬陽平音,念起來也更順口一些。”
“哈哈!果然如此!周大人真乃妙人。”
“周大人不愧狀元之才!”
“那朕即刻下旨,將北改成陽平音,以後不就可以買‘南唄’了?”
“不可,陛下,萬萬不可!”
“哎,劉大人怎聽不出皇上在開玩笑?”
“君無戲言,君無戲言!”
哈哈哈,呵呵呵,嘿嘿嘿,嘻嘻嘻(這聲是張彝憲他們的)
小朱的第一個自然年度,就基本在這番快樂的氣氛中渡過了。');
第一章:田妃風波(上)
好日子總是很快就過去了,上元節這天,小朱上午去文華殿見了見閣臣,交待一下花燈廟會的安全問題,就回後宮去了。後宮的生活真的可以用奢靡來形容,儘管他不願意(更像是不敢)把錢花在享受上面,甚至約定了過節的用度數額12萬兩銀子,但即便這樣,也依然讓這個前世的‘土包子’開了眼界。加上皇后和袁妃的多情,使得他真有一種當昏君的衝動了。
是的,小朱只在皇后和袁妃的宮裡住,刻意避開田妃,也是為了磨磨她的性子,因為從最近得來的訊息,似乎喜好出風頭是她們田氏家族的性格特徵,那個老丈人田弘遇,日常的官聲很不好。小朱這麼冷落田妃的目的,是免得將來後宮爭寵的事情重演。
所以,小朱特意在這段時間不去她那裡。20多天裡,袁妃那裡去了4、5次,其餘的時間都給了皇后。以至於張彝憲、高起潛等人在宮裡也有抬不起頭的感覺了。他們也一直在努力,讓小朱注意到田妃的一舉一動。
例如:
田妃的確心靈手巧,她把舊有宮燈樣式做了改動。原本宮燈是四面包著金板,上面鏤空出星辰日月圖案來透光,但可想而知,照明的功能被大大降低。有時候,趴在燈下也看不清東西。
田妃便讓王坤,先在一面金板上挖個桃形的口子出來,再繃上細紗。這樣,照明的功效立刻展現出來。同時為了細紗不被點燃,還把宮燈裡面燭火的位置偏移到另一側,最後再把燈板內側打磨的光滑如鏡。這樣,轉動宮燈,便可以得到良好的照明和引路兩種用途,的確是好發明。
後世愛迪生利用鏡面反光原理,給父親手術提供了燈光,人家可是愛迪生啊!現在,在大明朝的後宮之中,一個只有16歲的小姑娘,也懂得這個原理,不是發明創造是什麼?
但小朱只是批了300兩銀子給王坤,讓他把所有的宮燈都照此改造。然後,便去了袁妃那裡。
還有一次,是初五祭天之後,小朱回來要更換皇冕時,發現了田妃又一個小改動。原先皇冕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