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於是,接到烽火傳令的趙率教,立刻於11月3日,領兵4000馳援,與後金兵相遇,悉力拒戰,全軍覆沒。
看著這份戰報,小朱心中哀鳴,歷史上,恰恰就是這次事件,導致了袁崇煥的死亡。之前,大家對毛文龍和袁崇煥的矛盾,如何處理,就鬧的亂哄哄的,並且無論是毛文龍、劉策,包括宣府總兵滿桂,都上書彈劾袁崇煥,其中重要的兩條,就是袁崇煥擅開馬市,僭主議和。
馬市這個問題,小朱在選拔皇商時就有考慮,當時和眾臣討價還價的結果就是隻允許於北三關:宣府、大同、山西偏關等地重開馬市,畢竟蒙古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一旦逼迫急切了,他們又要鬧事,只好用鹽、茶葉、棉布同他們換取良馬和皮毛。這個任務也歸由山西皇商舒燁稷來打理。舒燁稷本身具有蒙古血統,商戶出身,又和代王、邊軍將領的後裔關係密切,他壟斷馬市之後,整個長城外圍的物資供應,就都依靠這北三關的輸出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老舒家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同時,透過這種壟斷性質的經營,朝廷可以隨時控制,對外易貨貿易的規模和價格。
本身蒙古就已經四分五裂,右翼的科爾沁、?爾?等部因為和後金的關係密切,從中得到的物資更是少的可憐,價格也高。因為物資出關之後,就是部落之間為主角來進行易貨貿易了。
而蒙古內部的矛盾,使得右翼的人在換取鹽茶的時候,將要付出更大的價格,逐步形成經濟惡化的怪圈,使他們的力量減弱。
大明開放馬市的險惡目的也包含了這一層次,因此,袁崇煥擅開馬市的後果,就是大明的經濟戰目的消弭無形。這種後果,不是小朱首先想到的,恰恰是周延儒想到的。因此,他對於袁崇煥擅開馬市的行為最為激動。只是因為後續的剿匪事情太雜亂、太繁忙,又有小朱的暗中作梗,才一直沒爭吵升級。
但僭主議和的問題就大了,有明一代,血性和烈性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不僅文臣要死諫,武將更要死戰。更有江西清江舉子敖英,公開自豪且激昂的著述論曰:“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試想,這樣的人文環境下,袁崇煥和皇太極議和不是自找沒趣嗎?但是,袁崇煥議和卻是小朱主張的。
不是小朱軟骨頭,而是小朱真的想在這幾年能消停消停,等他把一些政治措施理上軌道,後金不找他,小朱還找他們呢。
小朱趕緊搖晃搖晃腦袋,把裡面的亂事給搖出去。
“傳旨,優恤趙率教所部上下,另於北郊築壇,朕要親祭這些死事的大明男兒。”
“皇上,為今之計,應速招各地勤王。”
錢謙益現在對袁崇煥的意見很多,其中既有讀書人應有的風骨。也有袁崇煥擅開馬市的行為,使得他和周延儒從舒燁稷那裡的分紅減少。不過令小朱驚訝的是,錢謙益此刻毫無任何驚慌失措的樣子,很有氣定神閒指點江山的大家風範。
“准奏,著錢謙益速擬勤王旨意。”
“皇上,勤王各師的餉銀?”溫體仁這小子,這個時候還算計錢?
“朕的內帑還有四百多萬,全歸你主理,可否夠了嗎?”
“夠…夠…”溫體仁連忙嚇的跑去戶部籌措了,皇帝連全部內帑都拿出來,這事兒他可不敢應。好在戶部還有三千萬的富裕,優厚發餉的政策就這麼定下來了。
“皇上,京三營足員只有三萬人,故臣祈命李邦華提督城守,凡京三營、巡捕營、錦衣衛,悉歸其轄制。違令者斬。”
錢謙益邊準備著手書寫勤王旨意,邊拱手再次提出建議。
“準!還有,讓勇衛營的人也一併過來。”
“再旨,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入援遵化,事急徐圖。曉諭遵化守官王元雅等人,朕只求活忠臣,不需死國士。後金入寇,城失之責不在他們,而在朝廷。讓他們在可為的情況下,盡力將民眾軍資轉到北京來。”
這條完全是要買人心的手段,王元雅接到這個旨意的時候,估計早已經殉國了。但是,這樣的國士如果沒有功反有罪的話,勢必要寒了天下人的心。
“皇上,各地勤王援師,應派人總理。臣斗膽推薦前大同總兵孫祖壽,總理各地勤王援師,另,前左都督馬世龍嘗遼東舊將,可佐理之。再命薊鎮總督劉策嚴守薊河、保定,命昌平總兵尤世威嚴守昌平,此薊西三線切不可有失。然,亦不可冒然出戰。”孫承宗悄聲奏道。
“準了,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