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4 頁)
人在華軍的進攻下失去了整個太平洋,因為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導致從歐洲獲取財富的效率大大降低。與其華國、德國這些強硬的國家死拼到底,不如和談、置身事外,繼續從世界大戰中獲取財富。
這種輿論覆蓋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大有超過主戰派的架勢,在這種輿論氛圍下,白宮急需一場勝利,壓倒和談派,讓國民看到戰爭能夠帶來的紅利。
反擊的方向也經過深思熟慮,大西洋方向的德軍因為北海海戰的失利,再次縮回港口,英軍和美軍的戰艦逐漸主導了大西洋。但陸地方向德軍實力未損,即使幾百萬大軍進入俄羅斯,西歐方向德軍依然佈置了一百多萬大軍,防止協約國登陸的大西洋壁壘正在成形,美國人不想在陸軍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與強大的德軍開戰。聯軍加強了在北非的軍事存在,目前仍舊以防守為主,儘管俄羅斯的抵抗非常需要盟友的幫助,儘管尼古拉二世的求援信堆滿了白宮總統辦公室的案頭,英美兩國仍舊決定將反擊地點放在太平洋上。
海軍的強大是協約國做出如此決定的主要原因,他們也想在太平洋複製北海海戰的局面,甚至與華國海軍兩敗俱傷都是可以承受的結局。只要能夠迫使華國海軍暫時後撤,就能打通與澳洲的聯絡,甚至打通北太平洋航線,繼續向俄國輸送戰略物資。
“颱風”反擊計劃被列為絕密,調查局沒有獲得該計劃的詳細資訊,卻知道美國人正在針對華國調兵遣將,並可以確定戰鬥會發生在海上。在西海岸,美軍太平洋艦隊只有一艘航母和四艘戰列艦,如果想反擊的話這樣的兵力稍顯不足。所以美軍從大西洋艦隊抽調了一艘艦隊航母和兩艘戰列艦、兩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分艦隊前往太平洋,這支分艦隊的調動就是調查局獲得關鍵情報的節點,它在調動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漏洞可以被調查局掌握。
美軍分艦隊要想進入太平洋只能繞道中美和南美、經麥哲倫海峽駛入太平洋,排水量高達幾萬噸的主力艦無法透過巴拿馬運河。這條運河在1910年初通航,美國人獲得了開鑿權和運河公司的所有權後,在華國巨大的壓迫下,加大了對這裡的開鑿速度。華國引領的科技進步也使運河的開鑿擁有更多更先進的工具,再加上充足的資金和人力,使運河終於在1910年通航。只是限制於運河區熱帶雨林氣候、複雜的地形,巴拿馬運河無法通航一萬五千噸以上的輪船,需要後續不斷建設。
不得不繞道的分艦隊需要在沿途許多港口停靠補給,這是調查局獲得資訊的重要途徑。得到美國海軍即將出動的訊息後,華軍太平洋艦隊立刻著手準備迎擊。協助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在東南沿海進行登陸作戰的四艘主力艦返回關島,進行幾天的修整和補給。回到本土修整的兩艘艦隊航母和兩艘主力艦立刻停止修整,官兵停止休假,趕往夏威夷。在北太平洋進行封鎖作戰的一艘艦隊航母和兩艘主力將也將趕往夏威夷,再加上珍珠港那裡的一艘航母和兩艘主力艦,太平洋艦隊主力聚集,只等美軍趕來。
問題的關鍵在於華軍不打算被動挨打,胡亂猜測美軍的進攻目標。他們有充足的兵力,可以採取更加主動的戰術。以東太平洋上的島嶼為臨時基地,五十多艘遠洋潛艇進入南美西海岸,偵查美軍分艦隊的情報,獲取他們的前進資訊。二十一艘輕型巡洋艦也加入搜尋的隊伍,不過在太平洋上找到這麼一隻艦隊並不是容易的事。華軍既不知道美軍分艦隊的航線,也不知道他們前進的具體時間和速度,在發現這支艦隊之前,華軍主力艦隊只好耐心等候。
在這段時間,聖迭戈美軍戰艦的異動引起了華軍的注意,有準確的情報表明,這裡的戰艦正在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可以出港作戰。三天後來自舊金山的一條絕密情報證實了華軍主力艦隊的猜測,美軍要將分艦隊和聖迭戈的艦隊匯合,之後尋找機會在東南太平洋活動,威脅華軍登陸澳洲的軍隊和海上航線,吸引華軍艦隊前來,並伺機決戰,最後掩護陸軍登陸聖誕島,打響反擊戰。
能獲得如此詳細的情報得益於調查局十年多來的苦心經營,美國是調查局佈置的重點之一,上千名高階基因人滲透進這個國家,分佈在各個行業。而這條情報,來自於美國海軍參謀處的一名後勤少校軍官,一名基因人間諜。
當美軍分艦隊從智利聖地亞哥港出發時,華軍主力艦隊已經駛入東南太平洋,這支由三艘艦隊航母、七艘主力艦和另外三十九艘戰艦組成的艦隊,目標就是美軍分艦隊,華軍要在美軍戰艦匯合之前將其消滅,將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
美國人同樣得到了華軍主力艦隊離開珍珠港的訊息,他們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