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頁)
的肯定不是英國人自己,以他們的無恥程度,肯定躲在後面給盟友吶喊助威。”呂海分析道,然後示意呂梁集中注意力,海軍官兵們都看著呢,再怎麼說也得維持下去。
呂海說的對,不管他做什麼,我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好。計劃中的第二次北伐不能更改,在此之前,強化自身才是硬道理。
到1906年的四月初,比較準確的訊息終於反饋到呂梁這裡,來自舊金山的密電錶明,以英國為首,法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美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為成員,十國組成了臨時性的**同盟,目標直指呂梁領導的華國。從美國出口的鋼鐵在四月份明顯減少就是一個顯著的訊號,舊金山財團的威廉在參加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集的密會中,出現了一名英國使者。這名使者傳達了英國官方的意思,並邀請美國參加**同盟,在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後,羅斯福同意了英國人的建議,並得到了財團的支援。減少鋼鐵出口就是美國的第一個步驟,後續中,美國將繼續降低對華出口份額。與付出相對應的,是美國將在華國覆沒後得到超級戰艦的製造技術、華國市場的百分之二十和福建省。
以此推算,**同盟的成員國肯定都得到了相對應的利益份額,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同盟的行動計劃,可惜威廉因為與華國關係密切,許多資訊羅斯福都刻意對其隱瞞。
風雨欲來,越來越多的訊息被調查局確認,首先是駐紮在東北和朝鮮的日俄軍隊,俄國在戰爭後留在東北的有三萬餘人,但在一個月間就增加到五萬人,而且透過海路和西伯利亞大鐵路,戰爭物資正源源不斷的運往東北。日本人也增加了在東北的駐軍,從三萬人增加到六萬人,在朝鮮日俄雙方的軍隊也增加到了四個師的規模,明目張膽的撕毀了舊金山條約中的規定。這已經是最明顯的戰爭訊號,另外,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商船大量運輸戰爭物資,成為日俄軍隊的主要贊助商,這也是日俄兩國能在戰爭後短時間內再次動員的主要原因。據此可以想象,**同盟為了這次行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可以說用金錢僱傭了日俄兩國的陸軍。
另外,英法等國海軍組成的遠征艦隊已經在泰晤士河集結完畢,調查局沒有得到詳細情報,但可以肯定艦隊中有兩艘無畏級戰列艦,其他前無畏級至少十艘,巡洋艦、驅逐艦等艦隻更數不勝數。遠征艦隊於1906年的4月3日出發,送行者高喊:“懲罰東方異教徒!把華國人都吊死在十字架上!”
而**同盟戰前準備的最後一環,也在同時展開,4月3日下午,英國清國大使進入袁世凱的官邸,帶來了**同盟對於北洋集團的要求。就在戰爭迫在眉睫的時候,調查局終於從這裡獲得了詳細情報。相對於保密工作非常嚴密的國外,北洋集團內部和滿清高層內部充滿了調查局的眼線,從端茶遞水的小廝,到袁世凱身邊的幕僚。
第二百五十八章利益劃分
“歡迎到來,戴維大使閣下。”袁世凱儘量使自己的頭低一點,現在英國人就是自己的主子,沒有英國的貸款,北洋集團一天也維持不下去。按照自己幕僚的分析,日本人在戰爭失敗後短時間內沒有威脅華國的能力,而能夠制約華國的,就只有自己的北洋集團,所以英國人下大力氣支援自己,從金錢到武器裝備,這段時間北洋軍算是過上好日子了。
戴維身高一米六三,在西方人中就像侏儒一樣,不過他有一個好家族,本身的能力也說得過去,才能在官場上走到一國大使的職位。他昂頭看著比自己高的袁世凱,似乎很不滿意一個清國人竟然也在身高上壓制自己。
袁世凱精明的察覺到了戴維的不滿,立刻將腰彎到七十多度,腦後的辮子耷拉到脖子上,一副奴才相讓人挑不出毛病,戴維大使的心情這才好一點:“袁先生,本大使帶來了大英帝國首相亨利大人的問候,還有關於**同盟方面的要求。”
“**同盟?是針對華國的嗎?需要我們做什麼您儘管開口,我等一定竭力辦到。”袁世凱大喜,果然,英國人不會看著華國一步步做大,肯定會有所舉動。最近北方明顯能感覺到一股緊張氣氛,逃亡國外的貴族高層每天都在增加,華國第二次北伐日益臨近,他們根本沒有掩飾的打算,在報紙上明文刊登各項北伐準備工作,完全不把北方放在眼裡!
“是的,大英帝國為了保證遠東的秩序,還有袁先生對華夏的統治,因此決定組織**同盟,將華國這個********從地球上徹底抹去。成員都是地球上頂尖的強國,袁先生的北洋集團可以作為觀察員身份加入**同盟,看錶現是否接納你們成為正式成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