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樂非撓撓頭道。歸根結底,還是文化水平跟不上,雖然在進修班有地圖課程,之前也經過了培訓,但實際操作與理論學習還是存在差距。樂非的文化學習是在參軍後才開始的,這段時間的戰鬥任務和訓練任務又特別重,文化學習不進反退,到現在終於尷尬了。
十幾分鍾後一排二班的弟兄回來了,還帶來了一名年輕的獵戶,他手裡提著柴刀,背上一支長長的火筒。樂非讓人給了他兩罐罐頭和一小袋單兵口糧,讓獵戶的緊張心情平復不少,三連的行進終於變得順利起來。
半個小時後終於走出這座山,道路變得平緩起來,三連騎上腳踏車後速度變得飛快,那個獵戶打死也不肯回去,只能跟著一起前進。當天下午,三連抵達了目的地,賀州西部的三加地區,並不顧疲勞開始構築工事。根據電報聯絡,各部隊陸續抵達預定地點,對賀州的包圍圈逐漸形成,呆在這裡的一萬多名綠營士兵跑不了了!
賀州正面,作為攻城主力的第一軍第二師抵達時已經接近傍晚,他們需要攜帶的重火力裝備比較多,道路狹窄,卡車等先進交通工具並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好在總參選擇了十一月這個旱季作為攻擊時間,不然就等著在泥坑中掙扎吧。
賀州城有城牆,不知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城牆顯得破敗,本來在城外構築防禦的部分清兵見到振國軍的旗幟後全部跑回城裡,躲在城牆內求神拜佛,希望城牆能擋住振國軍。
古城牆在現代化的戰爭面前失去了作用,尤其是對於擁有強大火炮的軍隊,更是不值一提。城牆不是鋼筋水泥的防禦工事,將其轟塌不需要多長的時間。當晚第二師就發動了進攻,火炮的威力再次證明了戰爭模式的變化,呆在城牆上戰戰兢兢的清軍士兵做了免費飛機,體驗了一把滯空的感覺。在連續不斷的照明彈幫助下,步兵連夜發動進攻,並輕而易舉的突破的清軍的防線,從幾個大豁口中鑽進了賀州城。
至此,勉強組織起來的清軍再次崩潰,並從北、西、南三個方向逃竄,第一軍第二師沒有追擊,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維持賀州城內的秩序,一萬多名清軍把這裡糟蹋得不輕,到處都是搶劫後的痕跡,更有甚者士兵們還發現了婦女被強暴的、反抗者被殺死的。漢人殺起自己人來毫不手軟,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只能希望統一後再也不要發生民族內部的戰爭。
連夜逃竄的清軍士兵還是沒能逃走,抹黑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就遇到了火力打擊,照明彈升起後彈雨接踵而至,毫無反抗之心的清軍士兵趴在地上等待最後的判決,一名軍官罵罵咧咧的趴在地上,嘴裡不乾不淨,大體意思是那些振國軍不地道,連投降的機會都不給我們,上來就開槍!
當夜攻破賀州後,第二師留下一個團負責當地的治安,其餘人簡單休整後已是凌晨。樂非組織人手抓獲、移交俘虜,一夜沒有休息,終於完成後剛想躺在地上休息一下,傳令兵帶來了三連的任務——繼續前進,目標,桂林。
與賀州一樣,其餘地區的戰鬥都很輕鬆,梧州、岑溪、陸川、北海都被振國軍佔領,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基本達成,主力部隊正向縱深推進。總參收到的各部隊統計數字,第一階段共消滅清軍士兵一萬三千六百人,俘虜三萬一千五百人,繳獲物資無數。振國軍傷亡九十二人,大部分是在城內作戰時的損失,還有十幾人的傷亡是土匪造成的,詳細經過還沒有上報,大致意思是一個連隊在一個山村中暫時駐紮,遭到了村民的偷襲,其實這些村民都有土匪和農民雙重身份。此事過後總參下發了主意土匪偷襲的命令,廣西的匪患不比廣東差多少,戰後一定要進行剿匪運動的。
蘇元春早早的從陸川前線跑回了南寧,陸川是他的提督衙門所在地,為了抗擊亂黨,他在陸川佈置了超過三萬名綠營士兵。一頓炮火後蘇元春立刻覺醒,這些士兵在這裡只能成為振國軍的靶子,還不如像李經羲說的那樣回到南寧組織城防。之後接到的訊息讓蘇元春慶幸不已,如果呆在陸川,說不定也會被包圍起來,現在就成了振國軍的階下囚!
“老爺,您的早作打算吶,振國軍已經進入廣西,打到南寧用不了幾天的功夫,蘇提督手裡的綠營兵撐不了多久。”巡撫衙門裡,李經羲的管家正苦口婆心的勸著他,看著自己的老爺穩如泰山的樣子,愈發的著急了,這一大家子上百口子人都等著老爺做決定吶!
李經羲慢慢敲著桌子,抬起頭問道:“吾弟李經邁是否回覆電報?”
“還沒有,老爺,電報局被我們的人牢牢控制著,還有庫房、軍火庫等要地,城裡的混亂還沒有影響到那些地方。不過,城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