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4 頁)
沒有任何懸念。這其中相差的是近一個世紀的作戰理念,敵人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遭受突襲,唯一的重火力,那挺重機槍被放置在倉庫中,直到戰鬥結束也沒有被取出使用。
“狙擊手,外圍警戒。其餘人員,維持勞工秩序,分發糧食等物資。給他們半個時的時間整理吃飯,然後我們向地區轉移。”呂華命令道。是距離蒙自一百多里外的一處集結,按照事先的計劃,解救勞工後要把他們送到,然後由其他部門接手。抵達後具體怎麼做,就不是第五中隊需要操心的了。
朝廷在工地附近的存在感很薄弱,這麼大的戰鬥聲音,直到五千多名勞工在特戰隊員的掩護下離開了這出營地後,朝廷都沒有派出人來檢視這裡發生了什麼。至於存在法國士兵的另一處工地,距離此處有二十多公里,而且還有群山阻隔,他們根本聽不到這裡的聲音。
第五中隊從廣西邊境到蒙自用了不到四天,四百多里的路程。當然,往回走不可能那麼快,望山跑死馬,直線距離和實際行走不是一回事。而且五千多名勞工的體力虛弱,儘管精神振奮,但只持續了一陣而已。
五個時後,大部隊進行了第二次休整,並吃了一午餐——這些勞工將營地倉庫裡的東西全部帶走,其中大部分是糧草,少部分體力強一的還背上了敵人的武器。呂華並不建議他們攜帶敵人的武器,但勞工們拒絕了呂華的好意,遭受屈辱的日子讓他們更能明白以暴力對抗暴力的意義。
距蒙自直線距離一百七十多里,這支隊伍走了兩天半的時間,期間並沒有遇到敵人,碰上一些村莊後還從中購買了一些補給。那些強悍的村民或許是被這隻龐大的隊伍所嚇到,也許是特戰隊隱隱對準那些村民讓他們變得老實,總之沒有出現難為這支隊伍的事情。
在振國黨雲南支部的配合下,經過半個多月的隱蔽建設成為了一處大型的秘密補給,以礦場名義建設的這處補給四周都被高牆圍繞,上百座簡易房屋成為勞工們的暫時休整場所。一天後,一支車隊抵達此處,他們是透過百色至文山的簡易公路抵達這裡的。而,正是文山的意思。
所謂的簡易公路,不過是在土路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下平整,填補了一下坑洞,某些地方進行了一定的拓寬罷了。只要能透過卡車就可以,反正這條路不是為了長久的使用,因為耗費的人手和工程量都不大。這也是為了保密,在敵人境內搞這樣的活動,還是低調一些的好。
五千多名勞工,這一批一百兩卡車不能一次性運完,但這跟第五中隊沒有關係了。因為他們剛剛接到命令,要求第五中隊進入昆明以南五十公里處的工地,接應抵達那裡的第三中隊。進入雲南的特戰隊一共有四個中隊,因為距離近,第五中隊是最先完成任務的,遇到的麻煩也最少,但其他的中隊就沒有那麼好運,多多少少遇到了些麻煩。
勞工解救行動一直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直到雲南的雨水變得無法忍受,道路徹底中斷,這項行動才結束。三個月的時間,四支中隊總共出動三十三次,解救勞工十一萬人。這讓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總督杜梅暴跳如雷。
詳細情報很容易查清,根據勞工的移動痕跡,就可以查到他們的最終去處——廣西,也就是,是廣東臨時政府策劃的此次行動。即使知道了幕後黑手,杜梅也無可奈何,殖民地的陸軍軍事力量不強,如果發動對臨時政府的戰爭,需要從國內調集至少十萬大軍,日本的慘敗給了不少人參考的基礎,至少在遠東地區,所有人都知道臨時政府不好惹,尤其是他們的陸軍。發動地面戰爭並不明智,又不能派大規模的軍隊進入雲南省,杜梅一籌莫展,只好發電報回國內,希望那些政客們作出決定。
國內的電報很快傳回,政客們以平時難見的速度作出了決定——此時並不適合在遠東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尤其是在歐洲逐漸被戰火的陰雲籠罩的時候,法國的鄰居正在不斷的擴充普魯士軍隊,所有人都希望能一雪普法戰爭的恥辱。對於遠東,很簡單,只要殖民地不受到威脅就不用理會。
這條情報也被駐法國的調查局情報人員得到,呂梁等人可以暫時放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即將到來的北伐戰爭。
190年5月開始,在浙江、江西、雲貴等省燃氣的烽煙逐漸消散,振**派出的兩百多支連隊陸續趕回,他們成為了久經戰場的精銳老兵,並充實到了原來部隊,成為第四軍和第五軍的中流砥柱。
持續近五個月的戰鬥讓買辦階層損失慘重,積攢多年的家底都填進了買辦團這個無底洞,購買軍火和組建軍隊的投入讓一向財大氣粗的買辦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