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第1/4 頁)
至小郡法院往往不敢專斷,這便失了律法的本意。”禰衡掌握著天下各縣都察院的訊息,其在新朝範圍內的耳目,比起戲君有過之而無不及,“經過涼州此次大亂,更暴露了這項國策的不足。舊漢時並涼邊軍,雖亦有羌胡,然漢胡步騎,互不統屬。而中華新立之後,以胡漢相雜而設邊軍,本意是為了增強戰力,然卻不知胡漢之間的差異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消除,胡人好勇鬥狠,不通禮儀,不講忠信,更不恥恩義,即使短時懾於勇武而稱臣,但絕不會心悅誠服,只要太平稍長,往往便滋生妄念,引以為邊疆大患。”他深深地看了看迷圖一眼,毫不避諱。
雖然禰衡的年紀足夠給他當兒子,但這一眼望去,迷圖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禰衡所說,雖然句句說的都是朝廷、國策,但誰都知道,這是我當年欽定的事情。如今事實證明了胡漢聯軍在羌胡叛亂時幾乎自廢武功,他只不過給我稍稍留了些面子。
“正平所言,大致無錯。”邊郡出身的賈詡出聲表示贊同,“想要讓胡漢之間毫無芥蒂,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完全不能否認,因為我比他多了一千八百多年的中國歷史知識,雖然遠遠稱不上詳細,但無數王朝與人民的血與淚,都在告訴我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所謂“民族融合、親如一家”,其過程是多麼的慘烈!
殿中有許多這個時代智計一流的知識分子:賈詡、程昱、王烈、荀彧、荀攸、禰衡、曹操、田豐、沮授、楊修、諸葛瑾、毛玠、司馬懿、陳登、陳群、魯肅、崔琰、陳琳、郭嘉、戲君、法正……但我相信,他們未必會比今後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中所有的人類都聰明。
一千八百年,數十個大小王朝,數以百計的君王,數以萬計的名臣將相,他們之中不缺少聰明絕頂的政治家,卻從沒有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面前這些人同樣無法解決。
何況……即使在前世的夢想國、希望國,民族衝突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所以,不要指望我能解決。
於是我做出了妥協:“正平的意思……是希望恢復舊漢時胡漢分離的邊軍政策?”
“是,”禰衡抬頭看我,“而且……要減少常規時期的羌胡士兵。”
我緩緩地點了點頭,放棄了這項當初自己親自擬定的國策:“請公達與兵部眾卿辦理。”
荀攸微微拱手:“遵命。”
“眾卿之中不乏學富五車的博才之士,都知道聖人以聖德感化胡虜,但當今之世,胡漢積怨匪淺,聖人又只是傳說之中的人物,朝廷該如何管理境內的各族胡人?”我最後還是丟擲了這個難題,“不要告訴本王恩威並施這種廢話。”
程昱笑道:“但歸根結底,確實只有這四個字才是正道,無恩則無法攬其心,無威則無法煞其意,恩威並施,自古如此,別無他法。”
其餘眾人紛紛點頭。
我只好嘆了口氣。
——
我可是月薪兩千、憂國憂民的文青,你們不要槍斃我。
81益州霸王屠人狂
涼州的動亂已經徹底平定,但益州南部的小規模衝突卻仍是此起彼伏。
如果與益州的問題相比,涼州的羌漢問題幾乎就是最簡單的小學生作業——儘管這兩份作業我都不會做。
益州轄區極廣,涉及到前世陝西、四川、重慶、湖北、貴州、雲南、廣西等省,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印度等國的部分土地,幾乎佔到了天下版圖的五分之一,生活在其中的異族成分極其複雜,遠不止羌人一族,再加上山川連綿、蜀道崎嶇、語言不通、風俗各異、氣候多變等客觀問題,官府在部分地區連基本的政令都難以推行,何況打造胡漢一家的和諧世界?
比如永昌郡,只有八座縣城,卻有近三十萬戶口和一百八十萬人口,如果只看資料,他幾乎和中原第一大郡南陽可以媲美,但實際情況是一百八十萬人口中的八成人口都不在這八座縣城的管轄範圍里居住,既不納糧也不交錢,更不會給官府免費服役,數十萬哀牢夷人還每隔幾年就要造反一次,甚至還有哀牢王族的後人打著“還我河山”的旗幟號令無知村民圍攻官府。所以永昌郡在中原為官者心中,絕不會是個如同南陽一樣美好的去處。
不過益州居民相對一語不合便拔刀殺人的涼州羌人來講,脾氣卻是溫順一些,雖然各地衝突從不會斷絕,但很少演變成數萬人的大規模叛亂。
所以官員的死亡率也遠沒有涼州那麼高。
益州由邴原坐鎮成都,北面有楊奉,中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