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1/4 頁)
殿中頓時傳來議論。
“稟陛下,臣的確曾見諸郡所遞奏疏,”盧植朗聲答道,“但司徒王公每每令臣按下,或封存,或遺棄焚燬,因此不曾呈與陛下御覽。”
這話講得明白直露,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盧植身上,一時間有些寂靜。
盧植一臉肅穆,目不斜視,在眾人的注目下毫無異色。
而王允則臉如白紙,不知為何竟然沒有第一時間予以反駁。
而後所有人的目光迅速向上轉移。
“王允!”劉協暴喝了一聲,滿堂文武都是一個寒戰。
他怒氣衝衝地從坐席上站起,雙袖向外一甩,沿石階緩緩下來:“種拂與盧植所言,是否屬實?你是否扣下了奏疏?!”第二句問完,他已經站在王允面前。
王允靜靜地從坐墊上起身,向劉協深深一揖,而後直挺挺跪下:“老臣的確曾經扣過一些奏疏,奏疏上確實有指責老臣過失的言論,老臣有罪。”
他這般坦然承認,大出許多人意外,連滿臉怒氣的劉協都不知道該如何發火了。
“老臣年老昏聵,已不堪大用,不敢再居公卿之位,祈求陛下念臣曾為漢室有過微薄功勞,準臣以此身歸鄉養老。”王允高舉雙臂,慢慢下伏,整個人都趴在劉協的腳下。
劉協忍不住後退了半步:“這……”
大鴻臚周奐道:“陛下,王公縱有過錯,但於國於君畢竟有功,瑕不掩瑜,況王公不過六旬,正方鼎盛之年,陛下不可不用啊!”
“想當年,王公與老臣等密謀多次刺殺董賊,其中艱險實多。當今四海未定,正需此類文武兼備之臣為君治理州郡,願陛下深思……”士孫瑞也替老友爭取同情分,而且已經亮出了臺階:為君治理州郡。
“好,”劉協想了想,“蓋勳今月剛剛調任豫州,王公便去益州為刺史吧。”
王允再拜到地。
24光禿禿的竹竿
“老臣謝陛下憐憫。”王允恭恭敬敬地向劉協叩頭。
“陛下,臣建議,可將王公長子王蓋遷為侍中。”荀爽這時跳出來做好人。
劉協想也不想:“準了。”
王允又是一拜:“老臣代犬子謝過陛下。”
“好,王公請起。”劉協彎身將他扶起,“在朝在外,均是為大漢盡忠,王公不必過於掛懷這些許得失。”
“老臣明白,”王允抖抖索索著站起,“老臣感念陛下隆恩,只願在益州理順百姓,造福一方……”
“如此,朕便放心了。”劉協扶著王允回到原位,這才抬頭道,“王公移職益州,三公便缺出了一位,不知何人可以接任?”
這種問題想必他們早在私底下達成協議,或者說大家都有默契,你做一任我做一任,總有個輪換,也不至於霸權太久。
——其實這真是個好形式。
馬日磾在原位起身建議:“臣舉薦司隸校尉黃琬。”
“哦,”劉協轉向二爺,“黃公原本就曾任太尉,近年司隸靖平,黃公勞苦甚眾,此議也不無不可……”
“臣也推薦黃琬。”大司農張義、太僕韓融異口同聲附和。
黃琬本人卻推辭道:“臣年老體弱,實在不宜再任三公了,陛下還是另覓德高望重之臣吧。”
“說到德高望重,黃公你已是當仁不讓之選,還需要推辭嘛?”劉協微微一笑,“荀公、張公,你二位可有異議?”
“黃公高德為天下之表,老臣無異議。”張溫笑道。
荀爽也道:“眾望所歸,黃公不需推辭。”
劉協點頭:“如此,司隸校尉又缺了……”
我腦袋有些漲大:能接任司隸校尉的,想必也是有些權位的人物,這樣一來又會出現空缺,如此下去,這得討論多久啊?!
果然,大司農張義出任司隸校尉——據說主要是為了鼓勵司隸百姓種地收糧——而羽林中郎將桓典接任了大司農之職,至於這個羽林中郎將,則交給了荀攸。
荀攸並不是從黃門侍郎直接跳到羽林中郎將這個比兩千石的高官的,而是由羽林系統內部的右監升任,而他的舉薦人便是桓典本人,同時也得到了原上司少府田芬的贊同。
短短兩年,荀攸已從名不見經傳的荀家第三代子弟進入朝廷兩千石官吏的行列之中,也算是年輕一輩之中的佼佼者了——當然跟少俠我的速度相比,絕對不可統一而語。
之後又調整了幾位郡守,扶風、馮翊太守宋翼和王宏原本都是王允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