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頁)
米般點頭,心中卻大叫失策:只不過打了半天的仗,我就把幽州行政區劃給忘得乾乾淨淨了,竟然以為土垠之後直接就是遼東了……
憑藉出眾的耳力,我隱約聽到身後的程昱嘿嘿冷笑——這大叔估計已經習慣了吧?
“賢侄持節討逆,許可權甚廣,”盧植單手撫須,諄諄告誡,“公孫度盤踞有遼東、遼東屬國、遼西、樂浪、玄菟共四郡一屬國,幽北相距京畿,山高路遠資訊難通,賢侄退賊復土之後,應當選擢賢能良才暫行郡守之職,用以安撫軍民,萬萬不可懈怠。”
我心頭大亮,急忙應允:“盧叔教誨,小侄謹記於心,必使邊塞之民亦能感受陛下之恩。”盧植這番話,根本就是在暗示我……山高皇帝遠,你打下地盤就自己任命官員吧!
我豈能不欣喜?
等我開始品嚐菜餚的時候,飯桌上已經沒有多少熱氣了。
但胸中火熱的我絲毫不覺得難以下嚥,反而一口飯一口酒,滿腹都是熏熏暖意。
-
第二日一早,我與公孫瓚恭送盧植大軍返回幽南。
“伯珪有何打算?”我目送著大部隊浩浩蕩蕩分批渡過鮑丘水。盧植雖然治軍嚴厲,但待下並不絕情,專門騰出車輛馱馬將近萬屍身運回幽南,速度自然不快。
只是這七月下旬,烈日當頭,我擔心這些屍體會迅速變質腐爛啊。
公孫瓚奇道:“昨日宴上不是說了麼,我們先在無垠稍作休整,待步軍到後,再齊力收復遼西。”
我招來龐淯:“李典有動身的訊息麼?”
龐淯果斷搖頭:“若有訊息,屬下自然會立刻稟告。”
我蹙了蹙眉,喃喃道:“從薊縣到土垠,徒步至少也得行軍四天吧?”
公孫瓚頷首:“差不多四百里路,全速行軍的話勉強能到。”
“到達土垠,勢必還要讓步軍歇息,如此便給了公孫康重整旗鼓的機會啊。”我愈發糾結。一方面自己兵力的確略顯不足,繼續生力軍補充,另一方面又不能給敵軍喘息的時間,確實讓人為難。
“公孫度既死,遼西又是新失,吏民未必便心服,”程昱從不遠處緩緩走來,“將軍持節討逆,佔盡天理道義,為何不傳檄遼西,觀看各縣反應?”
我還沒回答,公孫瓚已經拍手叫好:“還是先生思慮深遠,我等武夫真是慚愧。”
別把我跟你混為一談啊伯珪!
“遼西共有幾個縣?”我認同了這個建議,而後開始討論細節。
“雖然只有五座縣城,四座都在塞內,距離土垠也只有一二百里,只有治所陽樂城卻遠在塞外,距離土垠約有八九百里。”公孫瓚講解縣城的分佈情況。
我在心中罵罵咧咧起來:近千里路程?這行政劃分也太不科學了,治所放在塞外,又距離其他各城千里之遙,根本不利於防禦外敵吧?!
“好,”我迅速做了決定,“我軍先去土垠休整,而後派人傳檄遼西!”
65傳檄遼西
半路中我們遇到了從土垠城撤回的三千州兵們。
透過簡短的交談,我得知了敵情:儘管在撤退時遭遇閻柔的追擊,殘餘敵軍的大致數量仍然不下三萬,而目前土垠城中的駐軍也不過還有三千出頭。
對方沒有憑藉著巨大的實力差距強攻土垠這座孤城,顯然是受到主帥陣亡的影響,軍中士氣低落無心戀戰,只能匆匆撤退。
我鬆了口氣:三萬左右的敵軍,大部還是步卒,我這一萬六七的騎兵大隊完全可以應對了。唯一需要擔心的還是烏桓的立場問題。
我和公孫瓚並驅而行:“伯珪家在幽北,和烏桓部落間難道沒有交情?”
“實不相瞞,在幽州要成大事,肯定繞不過烏桓,”公孫瓚毫不掩飾地承認,“就連屬下招來的這些輕騎中至少有千人是烏桓族人。”
我忍不住吹了聲口哨:“我能問一個問題嗎?”
“大人請講。”
“這裡漢人與烏桓等胡人相比,誰更強勢?”
公孫瓚沉吟半晌,露出一個苦笑:“這個……漢人奇謀多智,佔盡機巧之利,若能戮力一心,烏桓縱然加倍,又如何能比?”
我如何聽不出他的話中之義:“幽北漢人……還是弱嗎?”
公孫瓚只能點頭:“單論勇武血性而言,我漢人還是略遜一籌……”
我只能大為搖頭:我漢人才不跟人比什麼勇武血性,人海戰術才是王道!
-
抵達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