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基十六歲橫掃朝野——哦,人家是皇帝來著,咱差的不是一點,換一個——甘羅十二歲為相,也是一般的神乎其神,而且更具有平民性——呃,人家天生神通,貌似我也沒這個智商,再換一個——來個時代最靠近的,孫權弟弟!孫策英年早逝時,孫權弟弟貌似也才十六七歲,他毅然決然的從兄長手中舉起接力棒獨挑大樑,執掌東吳長達五十年時間,五十年間在赤壁力抗曹操、在夷陵火燒劉備,對外連縱攻伐,對內修文撫越,真是可欽可佩啊。
是是是,他們雖然也年少,不過貌似我還是太年輕了些吧……八歲的年紀,我還沒開始學習武藝,也就剛認了幾個字讀了幾遍四書,武不能提槍衝殺於萬軍之中殺敵如砍瓜,文不能治國安邦運籌帷幄陰人於無形,再加上本來就處於政治邊緣化的涼州,天下再亂,暫時也沒我什麼屁事了。
所以,我白白高興了。
奶奶的啊,我就在這裡等著罷,皇甫嵩何進、丁原董卓、孫堅曹操、袁紹袁術、公孫瓚劉備,都一個個開始厲兵秣馬準備大鬧一番的時候,少爺我還憋屈在家裡認字看書!
想著中原一大片一大片地盤被他們漸漸瓜分,五湖四海中一名有一名猛將智臣被三拜九叩請出茅廬,閨房中一個接一個美女被他們生拽硬拉著推倒,我那叫一個心如刀割啊!
娘問老爹黃巾之亂會不會波及武威,老爹搖頭答道,張角勢力大多在青州、冀州、兗州和豫州四州內,相鄰的幷州和徐州也有波及,但一時之內無法穿越司隸傳到涼州。
聽到老爹確定的回答之後孃親顯然鬆了口氣,作為孩子的母親,只希望自家能夠安安穩穩的生活,其它地方的小動亂就由他們去吧。
孃親哪裡知道,這哪裡是小動亂!
這是全國規模的大起義!大叛亂!
任何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黃巾起義,這是什麼規模的?秦末陳勝吳廣起義?雖然也是開啟了亂局,但其本身而言才幾千來號人,而且是臨時組織的團體,迅速就被撲滅了。張角三兄弟以宗教救人為旗幟,遊走四州,廣施恩德,弟子眾多,他們在暗地裡奔走了多長時間?三五年?十年八年?無人知曉。他們構建了相對嚴格的組織結構,對上他們與朝中宦官相勾結,對下他們安撫民心‘劫富濟貧’,中原之地,已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是在準備起義前,馬元義被唐周所出賣慘被車裂,而後整個組織被逐漸挖掘出來,一月之內連斬千餘人,張角無法再等,扯起大旗稱天公將軍,中原一日之內,不復為漢家土地。
這段故事我還是較為熟悉的,為什麼?我當年可也是《幻想三國志》系列遊戲的忠實玩家……
黃巾起義的規模與影響,實乃空前絕後,若一定要找出一個能與之相提並論的起義,只能算是太平天國運動了,太平天國盤踞東南長達十四年,也是五千年來極其強悍的一次起義,可惜最後還是被撲滅。至於黃巾起義,雖然規模浩大,但其壽命反而遠遠不如太平天國,張角起事後很快病死,兩名弟弟的能力遠不如其兄,在皇甫嵩等人的官兵與地方義勇軍的合圍之下,相繼戰死,而後黃巾餘火雖然還在各地燃燒,但卻已無望奪取天下。
時間最多不超過兩年,為何卻認為其影響空前絕後?
便是它所引發的鎖鏈反應。
亂世之門由它開啟。
之後半個多世紀內,各地諸侯互相攻伐不絕,強吞弱,弱克強,爭鬥不休,屠戮不止,一場後世看來被稱為“內戰”的戰爭,將漢朝四百年所累積下來的人口與財富消耗殆盡,近百年的鬥爭使中華大地十室九空,人口銳減到秦末,數千萬亡魂無處可依。
數千萬。
內亂之禍,猛於虎也。
所以常公凱申所言“攘外必先安內”在這個時期是極其正確的。
而且,即使司馬家統一了三國建立東晉,也並未像漢朝一樣得到長久的安息。
更迅猛的民族大暴動登場了。
五胡亂華,中原華北之地已非我漢族所有,外族第一次如此深入而又持久的統治這片土地。
國已非國。
雖然在千年之後他們早已融入華夏文明,自身的稜角也早已被磨得溜圓,但偶然回顧這段血淚,仍是慘不忍睹。
這些雖然與黃巾之亂並無非常直接的因果關係,時間上也有上百年之隔,然而我總以為,黃巾之亂是這幾百年亂世的真正序幕。
不過還好,這場轟轟烈烈席捲大半個中華的造反運動,萬幸還沒波及到我家門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