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4 頁)
著,那些官吏回來之後讓他們到正堂見我。”
李泰登上了正堂中最裡面的木製高臺,卻沒有直接坐在法桌之後,而是抬頭仰望著頭頂上那塊金字匾額。
“明鏡高懸”吟·’廣告 時間不長小永嘉縣觀刑的官吏和衙役都已經回來了,聽從李泰的命令來到了永嘉縣正堂。在董子默的帶領下,噤聲站立在正堂之中。
李泰保持著仰頭的姿勢,留給眾人一個背影,沉聲說道:“都看到那二十七顆人頭了吧。已經正法的二十七人不算,就是在你們當中也肯定有該死之人。老實說,本王真的有心給你們都砍了,但本王知道,那樣肯定有冤枉的。不過,不砍了你們,也肯定有漏網的。”
李泰忽的轉過身來,單手向上一揮,說道:“都抬起頭來,看看這塊匾額。”
隨著李泰的口令,眾人的目光落在那塊“明鏡高懸”匾上,聽到李泰語聲平淡的說道:“本王真的有心將這快牌匾換成一把屠刀,屠刀的高懸或者比這四字警語更有作用,不過那樣不合乎朝廷規矩,還會惹得天下恥笑。”
“陳柱,把你的刀給我。”
伸手接過陳柱的橫刀。李泰將它放在了法桌之上,沉聲說道:“這把刀送給你們永嘉縣。正堂不能高掛,就掛在內堂吧。以後你們為官做事的時候多想想今天的二十七條人名,作為警示吧。”
“多謝殿下。”
董子默走上前來。伸手接過法桌上的橫刀,抱在懷裡:“殿下請放心,下官一定會牢記殿下的教誨,絕不會再走廖成祥的舊路。”
李泰擺擺手:“口中說的天花亂墜也沒用,以後如何你們自己看著辦吧。若是倒行逆施。即便沒有我越王李泰來處理你們,也有別人來找你們。”
揮手讓董子默退下。李泰穩穩的坐在法桌之後,沉聲道:“那十五位被我挑出來的何在?”
李泰說的是在董子默給他的四十二張供狀中,挑出來的那年五位罪行稍輕的。
李泰此時一問。那十妾位趕緊走上前來,心懷忐忑的對李泰行禮:“妾謝殿下不殺之恩。”
李泰哼了一聲小冷聲道:“別謝我,若是依照本王的意思,你們這些人千刀萬剮不足以恕其罪。不殺你們不過是因為你們的罪行在朝廷律法上來說,還不足以砍頭。不是本王饒恕了你們,而是你們自己作孽還不夠,所以別來謝我。”
李泰的話說的眾人不知道如何應對,也沒用他們應對,李泰淡淡說道:“雖然你們在我這裡免了一死,但還有戶部和刑部那裡耍你們去交代。現在你們是待罪之人。這永嘉縣衙的事情也不用你們管了,自己去大牢裡面找個位置。等著戶部官員來查吧。”
這些人能夠保住一條命,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又怎麼敢在李泰面前再羅嗦,沒等陳柱帶領。自己就已經離開了永嘉縣正堂,生怕李泰再改變主意。
目送著這些罪人離開。李泰沉聲對其餘的人說道:“廖成祥一黨的下場你們也看見了。這永嘉縣以後怎麼樣我說了也不算,誰來當這個縣令,本王也不清楚朝廷怎麼安排。不過現在又大群的災民等待你們來賑濟,本王現在暫時任命董主薄管理永嘉縣,主理賑濟事項。”
董子默聽言,急忙跪伏在地,口呼:“謝殿下,下官一定會用心治理永嘉縣。”
李泰看著在董子默帶領下跪伏一地的永嘉縣的官吏。沉思半晌,緩緩說道:“你們都算的上是劫後餘生之人,身上的罪孽是一定有的,等吏部會同刑部官員前來的時候再仔細甄別。目前你們還是用心梳理賑濟災民的事情吧。若是能夠用心辦好此事,他日吏部甄別的時候,也有上一份功勞。論罪的時候也能容情一二。”
“些殿下提點。”
看著下邊悲喜交加的眾人,李泰也不想和他們再多說話了,揮揮衣袖,示意他們退去。
片刻之後小這永嘉縣正堂中只留下了李泰以及他從越王府帶出來的侍衛。
第一第二百一十四章祭奠
9000914778第二百一十四章祭奠
※分家村沒有望族,不討是隨著時間長久,眾人聚集在山知門濺的一個小村落,是因為隋朝時期出了一個。姓金的善人,得到過朝廷的褒獎,因此得名。歷史並不長。也就沒有什麼祖墳之說。
金家村的人故去之後,大多數都被埋異在村東南的一個小山谷裡。說是小山谷。不過是附近有幾座土丘而已。小山的姐姐也被葬在這裡,和她父母的墳墓緊緊挨在一起。
李泰在安頓好永嘉縣衙之後,就帶著小山來到這裡。李泰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