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了徐刺史撫須而笑。
李泰忽然見感覺到了不對勁,略微思忖之後,發現二人之間的稱呼很有問題,在刺史府還沒什麼,若走出門之後還這麼稱呼,那這身衣服就白換了:“咱們的稱呼是不是該改改了,這樣出去不合適吧。”
徐浩瑜也是深有同感。附和道:“那依照殿下的意思呢?”
李泰輕輕拍拍額頭,略微思考一下說道:“要我看不如這樣,你我就裝作出門的鄰居,我稱呼你為老徐,你就直接叫我李泰吧。您看如何
徐浩瑜考慮了一下。雖然讓他直呼李泰的姓名有些不好,他一時也想不出來一個合適的理由,和李泰叔侄相稱是絕對不可以的,若是少主帶著老僕,兩人的衣著形態又不合適”也就點點頭,認同了李泰的說法。
兩人並排走出了刺史府的後門,侍衛和衙役已經換好了便裝,正聚在一起等著李泰出來。看著浩浩蕩蕩的百餘人,李泰有些發愁了,帶著這些人出去,即便是換過衣服了,明眼人也一樣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對。向著身邊的徐浩瑜看去。李泰發現他也是一臉的發愁。
”
“是啊,太多了
徐刺史對李泰感嘆的附和讓兩人再次相視一笑。李泰搖頭說道:“少帶幾個人吧,這樣根本沒辦法掩飾我們的身份
徐刺史此時也不在堅持要將所有的人都帶上,點點頭說道:“是該少帶幾個,依照殿下來看,帶幾個人合適呢?”
“叫我李泰,別叫殿下。”李泰先是強調了一下稱呼的問題,然後笑著說道:“依我看來。一個都不帶,就你我二人正好。”
徐浩瑜連想都沒想。直接就否定了李泰的說法:“那是絕對不可以的,您若是有這個想法,我們乾脆就別出門了。
萬一殿下有個意外,下官可擔當不起。”
“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李泰嘆息了一聲,和徐浩瑜商量著:“要不這樣吧,你我各帶兩個人,稍微遠一點的跟著我們。我們不去那些偏僻的小巷。就在大街上隨便走走。我想在這光天化日之下,又沒人知道你我二人的身份。還不至於出點什麼事吧。而且我對您治下的治安有著絕對的信心,所以您還是別再杞人憂天了
徐浩瑜想了一下,苦笑道:“您這是請將不行改激好了。好。我就上您一回當。就帶兩個人出行。不過這些衙役侍衛必須在遠處跟著,您看行吧。”
李泰急於瞭解災民的實際情況,不想在和徐浩瑜在爭執上浪費時間,也就點頭同意了。
李泰和徐浩瑜同行。徐浩瑜小心的落後李泰半個肩膀。後邊十幾步,陳柱等四人在談笑的小心的跟隨著李泰,再後邊很遠處就是一群身穿各種普通服飾的侍衛。還有一部分侍衛扮成路人在李泰身邊來回的走動著。這些人偽裝的很好。來來回回的都是不同的人,若不是李泰一路跟他們熟悉了,也未必會認出這些人來。
看到這點,李泰心中開始懷疑趙志澤在李世民的示意下撥給他的侍衛不是普通的軍士,這種裝什麼人像什麼人的能力,在李泰看起來到有點小間諜的嫌疑。反正這些人回到長安還要交給趙志澤,而且李泰出門當然是希望身邊的人能力越高越好,也就由著他們去了。
李泰一邊走著,一邊和徐浩瑜聊著陝州的風土人情,徐浩瑜也是不失奉承的侃侃而談。很快轉過了刺史府所在的富貴之地,或許是窮人心性中那份天然的對富貴人家的畏懼,或許是徐刺史心中擔心治安問題,而將這些難民趨離此地,總之李泰在刺史府附近卻沒發現遭災的流民。
轉出刺史府之後,漸漸的能看到稀少的流民聚集,越是離刺史府越遠,街頭的流民越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毫墨老人,從癱到在地面的病人。到斜靠在牆角的婦孺。各今年齡。各個形態的人是應有盡有。
這些人統一有一個特點,就是渾身髒兮兮的衣衫不整,面帶菜色。三五成群的龜縮在牆角屋簷之下,面帶絕望的麻木的看著路上的行人。偶爾有心善的行人在路過的時候,或者是扔幾塊吃食,或者是扔了個銅錢,換來這些災民的連聲道謝。
街道兩旁的災民以老弱居多,青壯較少,估計走出去討食,或者想辦法張羅一家人的口糧去了。李泰面上和徐浩瑜談笑自若的走著,心中卻是越發的不忍與可憐。
人常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而這些背井離鄉,有家難歸的人們,為了活命,為了填飽肚子。忍受這難以忍受的痛苦,苦苦的求活。不過是一群可憐人而已。
在小山的敘述中,含糊不清的說出了他的父母早亡,從舊”億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