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裴氏道:“娘娘儘管處置便是了,這事情……原也是我們給娘娘添了麻煩。”
薛瓷笑了笑,道:“倒不是因為這些為難,只是十一姐畢竟也姓薛,梅家這樣的人家,據說對十一姐也不好,若是她願意和梅家和離撇清關係,倒是省得被牽連。”
裴氏輕嘆了一聲,道:“娘娘有所不知了,十一娘出嫁之後,都未曾與家裡面有什麼往來,此番就算和離了,恐怕也不知今後要如何是好。”
薛瓷沉吟了片刻,倒是一時不知要說什麼才好了。
。
薛甕嫁人是在薛瓷進宮之後的事情了,那時候薛瓷在宮裡面為著趙青趙玄的事情煩惱,宮外薛甕仍然是透過五姨娘馮氏相看了一個梅家小郎,據說是豪富之家,便歡歡喜喜地嫁了。
嫁去之後,最初倒是過了一陣子好日子,但薛甕本人驕橫,最開始梅家小郎還覺得這是可愛的,天長日久了,便有些厭煩厭惡。
梅家有錢,也不怎麼講究,在厭倦了薛甕之後,便很快開始納妾,也開始冷落了薛甕。
薛甕一哭二鬧三上吊都沒能挽回梅家小郎,又覺得回頭找衛國公府太丟臉面,於是只好生生忍了,開始做低伏小。
這樣一來二去的,在梅家,薛甕的日子便十分難過了。
起先薛春回還沒致仕還在京中的時候倒是還好些,梅家好歹要給薛家面子,不敢太磋磨薛甕,後來薛春回致仕回去冀州,京中薛家剩下的是薛琿。
薛琿和家裡的庶出兄弟姐妹們關係向來冷淡,自然不會照顧到薛甕,於是梅家便開始怠慢薛甕了。
再怎麼豪富的人家,也經不起揮霍,梅家這麼幾年揮霍下來,漸漸日子開始拮据。
薛甕一邊想挽回自己在梅家的地位,一邊又想籠絡了梅家小郎的心,於是便想了個餿主意,她向梅家小郎道:“當今皇后乃是我的十二妹,算起來我們與皇后的關係這麼近,何必要走什麼衛國公府的路子?直接打著皇后的名義去行事便好了。”
起初梅家小郎是不敢的,後來薛甕親自讓人出去跑了一趟生意,發現皇后的名義比衛國公好用,宮裡面薛瓷又並不知曉這些不會追究,於是便放心大膽了下來。
這麼一來二去的,便打著薛瓷的名義,做了不少糟爛事情,最後終於是被人捅到了薛瓷的面前來。
。
“這事情……娘娘還想著給十一娘開脫……也是娘娘心善。”聽著薛瓷把這事情說了一遍,裴氏忍不住笑嘆了一聲,“也該讓家裡面這些人長記性,若是讓十一娘脫罪了,反而讓其他人都蠢蠢欲動起來。”
薛瓷一笑,道:“母親說得是,我之前是想著,好歹也是一起長大的,能幫一把也是幫。”
“家裡面與娘娘一起長大的可有十四個。”裴氏忍不住笑,“這事情,也不用娘娘操心了,既然我回來京城了一趟,便替娘娘管教她們,省得娘娘動手。”
薛瓷道:“那便麻煩母親了。”
☆、番外…趙青與薛瓷
趙青的身體在太醫的調養下徹底宣稱可以放肆愉快想做啥做啥的時候; 已經是小皇子趙江月兩歲的時候了——當年薛瓷懷了趙江月時候; 太醫都是在擔心,這腹中的小皇子/小公主會不會身體太弱; 或者先天有什麼缺陷。
不過大約是因為趙青的底子原本就好,雖然薛瓷生趙江月的時候頗費了一些周章,但這小皇子一出生就哭得驚天動地; 太醫們紛紛鬆了一口氣; 但回頭又是半祈求半威脅地對趙青說了他前些年用了藥,又受了傷,是不能亂來的。
好在趙江月出生之後; 朝中因為海路貿易的事情又爭執起來,趙青就算有心胡天胡地亂來一通,每天忙碌起來,連睡覺的時間都快沒有; 於是也只好乖乖聽從了太醫的醫囑,修身養性起來。
事實上,在真的忙碌起來的時候; 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去想這些。
再加上趙青知道自己也有些不足之處,在朝政上許多不明白的地方; 只好花費更多的心思來鑽研,每日回去昭慶殿見到薛瓷的時候; 大多時候也是在說朝政大事。
說得多了,薛瓷便向趙青道:“你再這麼把這些朝廷大事統統說給我知道,若是讓大臣們知道; 又要開始惶惶然,說什麼後宮干政了。”
趙青不以為意,他賴皮道:“我能當皇帝都多虧了你,還幹什麼去管別人怎麼想?”一邊說著,他抱著薛瓷纖細的腰肢哼哼唧唧道,“當皇帝也太累了,以前玄哥怎麼沒有這麼辛苦的時候?”
“那時太后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