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 頁)
郎,我會將孩子養育成人,為你守制一世。奈何橋上,郎君等我一等。”
日頭升到正當天的位置,炙烤著大地,眾將士赤著上半身,站在水中,任由沒過腹部的滾滾江水拍打身體。
:“君!金陵傳信來了!”邱永急急的踏進帷幕來。
楊毓接過信箋,一封訃聞與楊秀的信箋同時寄來。
王凝之,不祿。
楊毓眸光微微動了動道:“訃聞上說王凝之領兵不當,賊兵壓境還起乩請神。”
邱永微微搖搖頭道:“琅琊王氏子,就算平庸,也不會如此愚蠢。”
楊毓低低的嘆了口氣道:“陛下,已非當日的陛下了。”她微微搖搖頭道:“我卻忘了,帝王,自來與常人不同。”
又展開楊秀的信箋,寥寥數語,講了他平叛有功,得陛下看中,擢升至六品“都尉”。楊毓倒沉了臉。隨手將信箋遞給一旁的祺硯。
祺硯接過看了去,大喜道:“小郎君出類拔萃,早該有這一日!”
楊毓坐在榻幾前許久,終於抬手落筆。
:聞弟衝鋒陷陣有千夫難擋之勇,姐心甚歡。
然,為臣者,雖需處事圓滑,卻更應正心。
簡在帝心固然佳話,若將私心與公務混淆卻難稱良臣。
姐不求你富貴,惟願平安。
不求你平步青雲,但求問心無愧。
弟已年長,凡事皆有籌謀。楊氏之子,各個忠臣良將,絕無宵小之輩。
惟此數言,再不多敘。
楊秀看著手中的書箋,低低的道:“阿姐,發怒了。”
一旁送信來的信使道:“寫信那幾日,樂宣君正對赤甲軍不滿。”
楊秀微微搖搖頭道:“非也,阿姐從不遷怒於人。此信,她是真的對我失望了。”他看向信使道:“幫我回一口信,就說,我知錯了,望姐饒恕。”
信使看著這清雋少年,朗朗之態道:“是。”
盛夏轉眼即逝,蜀地的山中風景似清豔的少婦,半遮半掩著自己的美態,滿山的紅葉與青松映照在五光十色的沅水上。
八月初一,是七賢辭行之日。
楊毓站在城門處,看著七賢的車馬裝攏道:“劉兄,這是黃家酒廬新釀的米酒。”
劉倫接過當下開啟封蓋,仰頭灌下一大口,瑩白的米酒自唇邊灑在衣襟上,他扯開貼在胸口上的衣襟,袒胸露懷,大喇喇大叉著光溜溜的腿道:“阿毓,待初雪之時,兄再駕車而來,與你賦詩飲酒!”
☆、第三百二十五章 箕山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