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挺直的如松竹一般俊秀。
阿伊有一瞬間彷彿被看透了一般,眸光略微閃爍。接著,只見楊毓自顧自的品嚐湯羹,笑的開懷無比。
邱永下意識的看著阿伊,眉心凝了凝。
入夜,秋意漸濃,微風涼絲絲的,帶著些許樟樹香與蜀菊糅合一起的奇異淡香。
天邊朗月高懸,香樟樹下,蜀菊開的愈發濃豔,一個身著寬袖素衣的女郎安坐在軟榻上,瑩白而略帶豐腴的手指,有意無意的撩撥著古樸的七絃琴,兩個小童規正的跪坐在琴案對面,側耳傾聽,清越的琴聲隨風飄在耳畔,落在人心。
:“你們可知,為何嵇公會將此琴取名玄牝?”
謝元淵看著楊毓略微失神的模樣,有些奇怪:“師父怎麼問起這個?”
葛奉側目看看謝元淵,低低的笑了笑道:“老子曰: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言簡意賅,算是回答了楊毓的問題。
楊毓微微一笑道:“老子先賢將道稱作天下母,又比之為玄牝,玄牝即*******葛奉眸光晶亮的看著楊毓,笑著道:“老子慕天地席自然,師父之意。。。”
楊毓抿抿唇,笑著道:“正是。老子貴柔守雌,常從弱者道之用出發,強調“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以柔弱勝剛強。”
謝元淵微微沉思一瞬道:“無為而治之道,便是順其自然,即為柔順!”
楊毓微微點點頭,笑著道:“孔子推崇周禮,誰知道,是為什麼?”
☆、第三百二十九章 休止動亂
兩個小童互相對視一眼,謝元淵微微揚眉,示意葛奉來說。
葛奉抿唇笑著,對楊毓拱手道:“因為周公推崇周禮之時,天下太平昌盛。”他略微想了想接著道:“今日天下動亂不止,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爆發了太平教起義這等荒唐事,便是因為當今天下慕道而非儒。”
世人嚮往名士的灑脫不羈,任性而為,不循規蹈矩,便是這個道理。
楊毓笑著道:“阿奉說的有道理,可是,為何周禮在當時能夠得到推崇,今日卻不能呢?”楊毓循序漸進的引導著,將事實擺在他們面前,卻又不捅破,讓兩個向來習慣吸收擺在面前的知識的少年,有了學習的興趣。
謝元淵道:“師父,為何?”
楊毓目光看向葛奉:“阿奉能答嗎?”
葛奉略微思索了一瞬,搖搖頭:“請師父解惑。”
她笑著道:“其實很簡單,當週禮推行之時,國家趨於穩定,在盛世昌隆之時,人人守禮自然簡單。當今天下胡人肆虐,民不聊生,無論庶民還是士族都需要抒發內心苦悶,在此時,以自然之道為思想的道家,也就佔了上風。”
謝元淵一邊吸收著楊毓的話,一邊緩緩的點頭,茅塞頓開一般道:“並非是周禮使天下太平,而是天下太平,使得周禮大行其道。”
葛奉道:“周禮並不能休止動亂,亂,在人心。”
楊毓奏響琴絃聲音輕靈的飄蕩著,徐徐的道:“孔孟思想教化萬民,使得世間能夠按照禮法執行。老莊思想順應自然,使得萬民於亂世之中,得到心靈的慰藉。
我今日教你們的,並非是崇尚老莊,而是要在老莊與孔孟之間找到平衡點。世上的事皆是有因才有果,行事要果決,胸懷要廣袤,眼光要長遠,自成方圓。”
兩個小童拱手行禮:“謝師父教導。”
楊毓笑著道:“對於琴之道,你們已經學會了奏曲,要時常練習。至於將來的造詣如何,便要看你們的造化與心性了。”
:“是!”二人異口同聲的道。
:“好,時候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是。”
看著兩人相攜離去,楊毓眸光溫和,對於這兩個孩子,她是很滿意的。出身士族讓他們很有優越感,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這兩個孩子心性極好,又有她引導得當,使得這份優越感並未上升到目空一切的地步。
:“樂宣君。”邱永長施一禮,身子半躬著,站在她面前。
楊毓微微抬眸看著他,素手略微一擺:“祺硯,將琴收好。”
:“是。”
一側的下僕上前收起琴案和琴,在此期間,邱永就那麼躬著身,一動不動。
楊毓對邱永尊敬,眾人皆知。
誰知今日她竟然這般落邱永的臉面,而邱永還沒有表現一絲不滿出來,奇哉怪哉!
待下僕退去,楊毓輕輕嘆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