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3/4 頁)
。當裴寂得知自己只是被流放靜州時,仍不住老淚縱橫,發自內心的喊了句“謝陛下隆恩。”
辛丑日(八月二十),梁興財從洛陽回來,向李潛回報有關錢莊的籌備情況。這段時間梁興財在洛陽可忙壞了。一方面他要時刻關注李潛的動向,還要關注洛陽方面的動向。另一方面,因為李潛已決定將洛陽錢莊劃出來經營,所以相應的驛館、民郵業務也要調整。而且還要儘快建好錢庫和店面,選取經營人員,安排保衛措施。但是這些事就足夠讓梁興財頭大了,何況李潛還將那些負傷以及戰死的護衛們後事交給了他。
等他把事情理出頭緒安排下去,正巧盧照全過去了。他便將事情仔細交代了給了盧照全,讓他先幫忙盯著,他自己迫不及待地趕回了長安。
梁興財著急趕回長安並非是想念老婆孩子了,而是因為李潛要讓他抓緊回來cào辦長安錢莊總號的事。清河崔氏贖人時給了李潛安邑坊的一處宅子和幾處店面。李潛去看了一下,覺得那裡很適合做錢莊總號,便將梁興財叫來商議。
梁興財聽了二話沒說,當天就去安邑坊看了一下,然後透過李潛從將作監請來營造工匠,商議如何改造。李潛將這些事扔給梁興財後,便每日點卯當值,下了值便回家陪著兩位如huā娘子,一起教導孩子,當起了好丈夫,好父親的角sè。
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便是一個月過去了。一個月前發生的一切已經變得很遙遠,坊間裡的閒人們對那些事的議論也漸漸平息,似乎當時的一切都成了過去。百姓們就是這樣,對於剛剛發生的那些新奇的事充滿了興趣,以滿足獵奇心理。而且亦會向他人津津樂道,以滿足受人敬慕的虛榮心。等事情平淡了之後,再回頭想想,那些事其實離他們的生活遙遠的很,遠不如米糧、蔬菜的價格與自己更密切。只有當事人和少數一些懷有特別興趣的人還在密切關注此事。因為他們心裡都很清楚,這事,沒完。
九月二十(甲申日),老許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段遷的兒子趙翊以及丁雷的幼子狗兒。李潛看到這兩人便明白了段遷和丁雷的心意。雖然他們兩個在給李潛的信裡懇求李潛給趙翊謀個出身,讓狗兒見見世面,其實他們分明是將趙翊和狗兒當chéng人質送給李潛。
李潛詢問了幾句趙翊的功課,便讓莊小虎帶他去客房休息。趙翊走了之後,一直非常侷促的狗兒更加緊張了。
李潛微笑著問狗兒道:“狗兒,你上學了嗎?”
狗兒緊張地望著李潛,輕輕點了點頭。
“都學了什麼?”
“千字文。”狗兒的聲音實在太小了,跟蚊子差不多。幸虧李潛聽力過人,不然還真聽不清楚他說的什麼。
“你父親有沒有正式給你去大號啊?”
“有,叫丁彥。”狗兒的聲音依然還是那麼小。而且隨著李潛的詢問,狗兒愈發侷促了。
李潛見狀便讓人帶他下去休息。而後李潛便考慮該如何安置這兩人。趙翊好說,他與馬三奎的兒子馬成屹的年齡差不多,正巧馬成屹今年也該參加制舉,李潛原計劃讓徐方平幫忙指點一下,乾脆一事不煩二主,將兩人統統交給徐方平算了。只是狗兒的情況不太好辦。若是他小一點,只有六七歲的話,李潛到可以將他留在身邊與小麥粒作個伴。若是再大些可以送到柴紹府上給柴令武作伴。
想了好一會,李潛想到了辦法。他決定將狗兒送去牛大叔那裡。牛弼因為要訓練選鋒營,時常不在家。牛大叔和牛大嬸寂寞的很。再者,狗兒的年紀雖小,不過體格不錯,若能拜牛大叔為師,也不枉丁雷一番苦心。等過幾年,狗兒長大了,若是願意從軍就讓他去追隨牛弼,若是不願意安排在錢莊就是,如果合適的話也可以將他培養成自己的親信。
想到親信,李潛暗歎一口氣。眼下他極缺年輕可靠的心腹。馬三奎、謝志成、老許、梁興財、段遷、丁雷這些人雖然有能力也很可靠,可他們畢竟都一把年紀了,最小的馬三奎都四十多了,最大的段遷都六十多歲了。等過幾年,他們想為自己效命也力不從心了。所以,眼下他要儘快培養年輕心腹,免得到時無人可用。只是,人選從哪裡來呢?
*注:其實唐朝,特別是初唐年間,帝王並非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口含天憲金口yù言說一不二。貞觀年間,如果沒有門下shì中的副署,李世民連聖旨都發不出去。相對與後世帝王的高度集權,唐初的治國模式才是現代民主誕生前最合理的模式,唐王朝的衰落主要原因是宰相制度的改變。貞觀年間,尚書省的兩位僕shè和門下shì中、中書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