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晚飯是馬氏親自安排的,楊廷樞沒有拒絕,他是很少在不熟悉之地方吃飯的,可這一次是例外,和鄭勳睿舉杯豪飲,喝醉之後被鄭錦宏駕著馬車送回去的。
鄭勳睿一直都很清醒,和楊廷樞的交談,他也是殫精竭慮,非常重視,所透露的觀點可謂是集大成之認識,他不想得罪楊廷樞。
鄭勳睿想到更多的是錢謙益,東林黨的骨幹成員。
他對東林黨的認識很不好,對錢謙益的認識同樣不好,江左三大家之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除開吳偉業的骨氣稍微強一些,其餘都是稀鬆的,根本沒有讀書人的骨氣,更可怕的是沒有信仰。
至於說東林黨,後世的評價譭譽參半,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東林黨的組成,乃是江南計程車大夫和商賈,這是典型的官商結合。
士大夫不遺餘力的為商賈吶喊,免除各種的商貿賦稅,增加農業賦稅,導致商貿賦稅大幅度下滑,農民負擔大幅度的增加。
災荒連連的時候,這是很致命的事情,結果就是農民不堪忍受負擔增加,爆發了農民大起義,朝廷的賦稅更是大幅度的下滑,無力應對農民起義和後金的攻擊,大明最終轟然倒塌。
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可東林黨在其中起到的壞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所以鄭勳睿對東林黨的認識是很不好的。
第十一章家務事
鄭凱華來到堂屋的時候,一臉的單純。
看著鄭凱華的神色,鄭勳睿暗暗感慨,他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十二歲的鄭凱華一點都不簡單,決不能夠用後世的眼觀去看待,試想一個從小都在備受屈辱和不重視環境之下長大的少年,心思怎麼可能不復雜,加之早熟是時代對男人的要求,這一切都導致了鄭勳睿的認識出現了偏差。
秦淮河的事情、退婚的事情,以及做出來那些讓人唾棄的事情,為什麼能夠廣為流傳,為什麼外面都知曉了,這些都是家族內部的事情,隱瞞都來不及,還有這一次楊廷樞專程到家裡來拜訪,絕不是無緣無故的,有因才有果,鄭勳睿很清楚這一點。
認真整理思路之後,他將懷疑的目光對準了鄭凱華。
透過近十來天的觀察,他發現了鄭凱華不一般的地方,在長輩的面前,鄭凱華表現的單純善良無辜,好像什麼都不懂,可背過身來,鄭凱華關心府裡發生的點滴的事情,時時刻刻都在打聽,而且每次打聽到什麼訊息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