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頁)
崔氏拭了拭眼淚,淡笑道:“你去跟老太太說,就說再有兩個月便要過年了,給幾位少爺,小姐,姨娘多做幾身新衣裳,下人們今冬每人多發一身冬襖。沉悶了這些日子,這府裡也該熱鬧熱鬧了!”
劉媽媽陪笑道:“太太如此體恤下人,真真是我們做下人的福氣。只是太太說的熱鬧,不知是個什麼章程?”
崔氏瞪了劉媽媽一眼,笑道:“前些日子瞻陪著我逛了趟了園子,瞧那園子裡紅梅開得極好,回頭把親戚朋友們請過來,一邊賞梅,一邊聽戲,娘兒們聚在一處樂呵樂呵,豈不是快哉?”
劉媽媽揣測太太心思,笑道:“依奴婢看,因太太病著,大小姐與表少爺定婚,到底沒有好好熱鬧熱鬧。咱們這樣的人家,以往太太身子好的時候,別說是定婚,便是個壽辰定是要熱熱鬧鬧地辦的。這會太太想把親戚朋友們請過來,正正好,索性給大小姐與表少爺操辦一下。順便讓咱們崔家的兩位姑娘也見見世面,豈不是兩全?”
這話說得極合崔氏心意,她私下正有此打算。趁著尚有口氣在,把高崔兩家聯姻一事傳出去,讓兩位妹妹明正言順地走到眾人面前,也省得那些個屑小之輩作非份之想。
崔氏語氣軟軟道:“此事。還需跟老爺商議商議再說。”
劉媽媽笑道:“太太忘了,老爺新納了房姨娘,還未擺過酒,倒不如一同擺在那一日,也算是雙喜臨門!”
崔氏知道劉媽媽是怕老爺心下不肯,方才搬出王美玉一事,遂深笑道:“說的很是。你往老太太那裡走一趟。先把此事與她說一說。勞她辛苦一遭。也別太過,只把素日裡要好的幾個請過來聚一聚便好!”
劉媽媽笑道:“太太這主意好,老太太頭一回掌家。巴不得熱鬧熱鬧。這事,必是應下無疑。奴婢這就去。”
……
劉媽媽一進老太太房間,便覺得渾身躁熱,房裡擺著燒得正旺的兩盆銀霜碳。
她把事情與老太太一說。便恭恭敬敬地立在炕沿下,靜候老太太發話。
王氏對大小姐訂婚一事並無甚想法。然侄女抬作姨娘一事卻是她心頭之痛。
只是再痛又能如何?事已至此,總得先把人明正言順了,再徐徐圖之。若不然,悄無聲息地做了姨娘。連個酒都不擺,孃家哥嫂那頭只怕也說不過去。
更何況請客擺酒一事,聽說油水頗多。倒不如趁機撈一些好處,也好多存些私房銀子日後傍身。
念及此。王氏遂點頭笑道:“還是太太想得周到。讓太太好生養著,此事交於我去辦,必辦得妥妥當當。”
劉媽媽笑著從懷裡掏出一瓶東西,奉到老太太跟前道:“這是宮裡最好的消腫藥,去年太太得了一瓶,沒捨得用,讓我給王姑娘送來。太太說老爺性子躁,沒個輕重,王姑娘金玉一般的人兒,哪經得起。奴婢想著王姑娘這會子怕是羞得不肯見人,給老太太也是一樣的。”
這話說得極有深意,仔細品一品,王氏氣得暗暗咬碎銀牙,心道你崔氏會這麼好心,不過是趁機看好戲罷了,只臉上端著妥貼的笑道:“難為太太還想著。”
李媽媽見事都辦妥,不動聲色地趁機告退。
出了院子,李媽媽頓了腳,回望了一眼,心下冷笑。
高府用碳,老太爺多少,老爺,太太多少,個人都有定例。因老太太是續絃,又是小戶人家出身,定例排在太太后邊。
兩隻碳盆子?老太太果然是個眼皮淺的,這家還沒當幾日的,就知道為自己謀好處了。太太看人,果然分毫不差。
……
王氏待人走後,頭疼地把瓶子往春雲懷裡一扔,勉強道:“給她送去。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春雲打量老太太的神色,勸慰道:“老太太也別再氣了,到底是嫡嫡親的侄女,心總是向著您的,入了府裡,老太太日後也多了個幫襯,等將來美玉姑娘得了一男半女,那又是好事一樁。”
老太太皺著眉頭道了句冤孽,便不再言語。
……
林西美美地補了一覺,只覺得神清氣爽,她睜開眼睛,懶懶地伸了個腰,伸到一半,胳膊定格在空中,一切動作嘎然而止。
一個高大的身影坐在她的床上,閃著寒光的眼睛正定定地盯著她瞧,林西的小心臟霍霍地顫了三顫。
如果有人問林西,老鼠見了大米和烏龜見了綠豆有什麼區別,林西一定會歡愉地告訴你,沒甚區別,不就是看對眼了嗎!
只是如今嘛??????
林西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