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3/4 頁)
軍命大軍據守大名城,此舉如何?”
“既是大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漢子隨口接話道,言談間並沒有什麼顧忌。
“何解?”柳木是看出秦城對這漢子有些興趣,便打定主意索性考量一番,這便又問道。
“叛軍從淮南國發動叛亂,揮軍西進,到陽翌城時都沒有受到什麼阻礙,在秦大將軍率軍大破虎狼之前,更是未嘗一敗。這個時候,因為剛剛舉事,又是一路連勝,叛軍自然士氣如虹,反觀我南軍,初戰失利,士氣有些不可用。當此之時,明智之舉自然應當是暫避叛軍鋒芒,據城而守,消磨叛軍計程車氣。”漢子說著,見秦城和柳木都是一臉饒有興趣的神情,便一直說了下去,“消磨叛軍士氣,消耗叛軍的軍械輜重,同時調整我軍計程車氣,等到叛軍進攻受挫,戰時長久,而叛軍輜重補給不足,士氣下降之時,我大軍再反擊,可以一舉得勝。”
“真知灼見。”柳木表示認同,繼續問道:“這是大智之舉,那無奈之舉呢?”
“陽翌城破,丘城城小,大軍喪失先機,只得退守大名城,以逸待勞,跟叛軍拼消耗,拖延時間,本就是無奈之舉。”漢子搖搖頭,有些惋惜,“說來那公孫敖真是白痴一個,放著堅如磐石的陽翌城不好好守,偏偏妄想夜襲一舉擊潰十幾萬叛軍,捨本逐末,最終落了個丟城的下場,真是貽笑大方,說來可氣至極!如今丟了陽翌城,害我大軍後退數百里,處處處於被動,實在是罪不容誅!秦大將軍只是削掉他的職位,真是便宜他了!”
秦城聞言哈哈大笑,在漢子迷惑的眼神中讚歎道:“將軍果真是真性情,見識非凡,更是心直口快!”
“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有甚不能說的?”漢子攤攤手,道。
“對了,你現在居何職?”秦城突然問道。
“南軍前部重卒校尉,趙破奴!”漢子自報家門,然後咧嘴一笑,對剎那間微微呆愣的秦城道:“不知仁兄是哪個部的,倒是有些面生。”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秦城記憶裡的那段歷史中,趙破奴攻破樓蘭,也是歷史中千年傳頌的佳話。只是沒想到,現在眼前這個身材高大、氣力驚人的年輕漢子,便是那赫赫有名的趙破奴。
秦城心情大好,不禁拍了拍趙破奴的肩膀,也顧不上回答他的問題,用一種栽培後生的讚賞語氣道:“趙破奴,不錯!好好幹,日後就跟著本將混,有前途!”
“。。。。。。”趙破奴額頭上冒出幾條黑線,有些不悅的看著秦城,道:“兄臺,你誰啊?”
“秦城,現在是大漢大司馬左大將軍。”
“秦大將軍?!”趙破奴吃驚得打量了秦城一眼,有些難以置信,見柳木等人都是一臉正是如此的表情,連忙行禮:“拜見秦大將軍!”說著想起秦城方才的話,於是不甚激動道:“末將願跟隨秦大將軍,鞍前馬後!”
“孺子可教。”秦城嘿嘿一笑,與柳木相視一眼,會心而笑。
。。。。。。。。。。。。。。。。。。。。。。。。。。。。。。。。。。。。。。。。。。。。。。。。。。。
大名城有官衙,不過這與秦城關係不大,南軍駐紮在大名城,雖然要徵用不少地方,但秦城還沒有徵用官衙作行營的習慣。從城頭下來,回到大帳,秦城讓人叫來南軍的主要將領,當然也包括公孫敖,向他們瞭解兩王聯軍的一些情況。這些將領在陽翌城與兩王聯軍怎麼都對戰了半月,自然有些心得。
不曾想這個會議一開便一直到黎民,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秦城才讓眾將退下。
期間公孫敖倒也算配合,說了一些有用的話,雖然臉色並不如何,但承認自己在陽翌城的失策還是沒有猶豫的。
這讓秦城頗覺驚訝,以他之前對公孫敖的瞭解,知曉公孫敖為人傲慢,恃才放曠。現在自己剝了對方的官職,不說公孫敖凡事會與自己爭鋒相對,但絕對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心平氣和,連解說陽翌城之戰時也那般言辭中肯。
如此,秦城不自覺就想起了那日在丘城外看到的那個中年儒士,那個公孫敖在情急之下,仍然會回頭相望的謀士。
秦城這回領南軍對付兩王聯軍,只是對外,對內還不得不與公孫敖周旋,將其打壓……這是一件沒有選擇的事情,因為秦城知道公孫敖絕不會因為什麼大局而放下跟自己的恩怨,那麼自己如果不處處防備不掌控主動,便只能陷於困境,自身不保。如此,抗擊兩王聯軍的大局也就無從說起。
說起來在與公孫敖的恩怨中,吃虧的是秦城,要做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