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4/4 頁)
去的,都由雲兒修改過。反正又要守歲,不若你我翁婿切磋制藝,如此才不算虛度光陰。”
說完,就大步朝書屋走去:“隨我來!”
吳老先生的性子蘇木最清楚不過,如果不答應他,等下不知道要被這個老泰山罵成什麼樣子,大過年的,不值當。
無奈之下,蘇木值得隨他一道去了書屋。
然後接過老先生的習作讀了起來,這一讀,蘇木這才吃了一驚:實在是太……太不好了……
不是說老先生的文章寫得沒有水準,實際上,他的文筆很很高的水準,古樸穩健,盡顯名士之風。
可這種風格實在是太古老了,和整個時代的流行節奏不合拍。
沒錯,八股文也有個流行趨勢。
比如現在的大明朝正值鼎盛繁榮時期,民間富足,崇尚奢華。因此,反映在文學作品和制藝八股上,也多喜絢麗、瀟灑的文字。
尤其是,當今翰林院中,當多是南方士子,北方人卻看不到幾個。
從江浙水鄉來的學士們,文章風格也多華麗宏大,對於古樸厚重的文字卻不是太喜歡。
按照朝廷的科舉制度,會試的考官大多由翰林院選拔。
老先生已經有很多年沒參加過科舉了,對這種情形並不瞭解。他這種文章一上了科舉場上,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怕是要被扣分的。
看了幾篇文章,蘇木皺眉不語。
吳老先生反倒是不喜了,道:“蘇木,是好是壞,你且直說好了?”
蘇木:“吳老先生乃是士林前輩,文章自然是老辣的,但上了科舉場上,未必就能有個好的下場?”
吳老先生:“怎麼了?”
“風格不對,老先生你想啊,這翰林院中的學士、編修們多是南方人。南方士人喜歡什麼樣的文章,想必也不用晚輩多說,對於北方士子也多有輕蔑和排擠。想現在的吏部侍郎焦芳,當年在翰林院的時候,不也過得很不愉快,一直宦海沉浮了這麼多年,才被提拔到重要的職位上。老先生的文章自是好的,可未必就能中進士。”
於是,蘇木將將自己對會試題目和文章風格的理解詳細地同吳老先生說了一遍。
可惜老先生是個拗相公,如何肯服,冷笑道:“開玩笑,文章是好是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