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養傷期間的事; 沈嫣卻是越聽越覺得不太對勁,她說話的語氣雖然沒有問題,從中透出的都是對德王的心疼和關切; 可說的這些話就有意思了。
德王養傷期間; 一直在唸想著她沒有忘記她,她沈嫣原來已經與皇上大婚; 如今還有了孩子。
聽著是祝福和羨煞,卻還隱隱透著她沈嫣不該入宮的意思。
沈嫣微眯起眼; 看著那不知飢飽; 一直在爭先恐後搶食的魚群; 臉上笑意未改:“德王殿下能遇到徐側妃你,也算是三生有幸。”
秋瑤拋下最後一點魚食,碟子裡又空了; 這回她沒遞給一旁侍奉的宮女,而是轉過身,眼睛略過沈嫣並不凸顯的腰身,最後落在她腳下的青石板上; 眼底漸染了對德王的仰慕:“能遇到王爺,是我三生有幸。”
“有你在德王身邊照顧,太后娘娘也會放心許多。”沈嫣轉過身; 朝亭子走去。
池塘是新修的,邊上的青石板都很牢固,但只要她朝後面的池塘仰去,順手一拉; 便能將皇后也帶下池塘去,兩個人一同落水,就不會有人懷疑她。
皇后這才三個月的身孕,這麼冷的天……
這樣的念頭在剛剛餵魚時閃過很多次,最終還是忍下了,邁步跟了過去,又回到了亭子內。
沒多久,延壽宮那兒派人過來,請她們過去。
太后命人燉了湯,這時辰正好能喝,在太后看來,德王需好好進補調養,這徐側妃也得好好進補,雖說不急著要孩子,但這身體底子打好了,將來想生的時候就不會那麼辛苦。
沈嫣懷著身孕,不適合喝這些,在徐側妃喝湯時,太后將她叫到了內屋,問起了對徐側妃的看法。
沈嫣只說了一句:“有她在,應該能將的德王照顧的很好。”
這句話也是順了太后的意思,德王受傷的時候不也是徐側妃照顧的。
“哀家原來還擔心她小門小戶的,現在看來,倒也大氣。”入宮時那點緊張和怯意不必去說,第一次入宮都會如此,除此之外,太后也挑不出什麼錯處來,硬要說,就是太瘦弱了些。
德王能活著回來,是件喜事,徐側妃和德王兩個人感情好,沈嫣也替他們高興,自然不會去逆太后的話:“母后可以放心了。”
“還有件事兒。”太后朝門口那兒看了眼,語氣降了幾分,“側妃已經進了門,得為他早些選定王妃,否則這德王府,今後還如何做主。”
在太后眼裡,只有為德王選下了王妃,大婚過後,這才算是真正能方下心來,於是便問起沈嫣:“你看那鄭家小姐如何?”
沈嫣一愣,有些不確定太后所說的鄭家是不是她所想的那個:“您是說遼城的鄭國公府?”
太后拍了下她的手:“正是。”
那不就是二嬸之前心心念念要給二哥說的那門親事,鄭國公府二姑娘已經出嫁,大姑娘還留在府上,年紀比二哥還大了一歲,已經二十了。
抬起頭對上太后娘娘那笑意,沈嫣嘴角微動,卻是說不出不合適來,德王二十二,年紀是相仿了,鄭國公府又在遼城,距阜陽城說遠不遠,說近卻也不近,也符合了太后最初想的,選一個阜陽外底蘊深厚的人家。
沈嫣斟酌著:“母后,這年紀是不是大了些。”
太后笑了:“哀家知道你在擔心什麼,那鄭國公府的大姑娘,之所以拖到了這年紀還沒許親,一來是這姑娘性子挑,二來是那鄭國公府無人主事的緣故,鄭國公夫人病了許多年,家中的事都是這大姑娘執掌的,加上她那性子,一年年就拖下來了。”
太后也看上了她這執掌中饋的能力,偌大的一個鄭國公府都能操持好,在這個年紀性子也沉穩了,肯定能徐側妃好好相處。
沈嫣想了會兒說道:“若是這個原因沒有嫁人,倒未嘗不可。”再說句不好聽的,皇家要賜婚,聖旨都下去了,那鄭國公府還能不從不成,這又不是沈家派人前去說親,還能拒絕。
說到這兒時林嬤嬤進來稟報,徐側妃已經將補湯服下了,沈嫣扶起太后往外走,一面道:“母后,兒臣想回去歇一會兒,就不多陪您們了。”
太后知道她近來嗜睡,本來就有午睡的習慣,這會兒怕是有些睏乏:“你回去休息罷。”
沈嫣福了福身,與徐側妃道別,離開了延壽宮。
…………
見面禮也送了,皇上那兒也賞賜過,沈嫣回永和宮後,也不打算再去延壽宮陪太后一起用膳。
木槿將臥榻鋪開,這兒臨著窗,開一扇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