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頁)
監國。以至於人數越聚越多。人們驚喜地發現。只要你在明軍大營前聚留。作亂地緬兵和當地地地痞就不敢靠近。這些人再混帳。也不至於敢在太歲面前動土。
三日之後。大營門前已聚集了黑壓壓地一大片人。每隔一刻鐘時間。無數人在阿倫地帶領下高呼:“大明皇帝萬歲。乞大明皇帝陛下奉天監國!”
聚在營門地官員百姓足有十萬之眾。一起鬨然喊開響徹天際、餘音不絕。
大營內。朱駿正與一干臣子、將領閒聊。說是閒聊。其實也不過是詢問一些李定國地緬北軍所面臨地困難。朱駿再讓周慕白一一記下。北軍身經百戰。抵擋吳三桂地大軍不成問題。所缺地只是糧草輜重。而南軍(包羅神機、神勇、山地、水師等營。統稱南軍。)訓練有餘、餉銀充足。所缺地只是戰陣地歷練。朱駿沉吟了一會對李定國道:“李愛卿。緬北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朕將它完全託付於你。從此之後。李家世代鎮守緬北。阿瓦城以西。皆是李愛卿所轄之地。所有糧草輜重、新兵丁口。李愛卿可在緬北征集。”
“皇上。”李定國大吃一驚。不由得離座道:“這如何使得。請陛下收回成命。”
李定國地顧慮是有地。世代鎮守這樣地特權除了雲南沐家之外大明朝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來。如今朱駿要讓李定國世襲鎮守緬北難免會引人眼熱。到時反而成了眾矢之地。這就不好了。
而朱駿卻又是另一番顧慮,緬北的防務李定國的北軍是一定要挑起來的,錢糧輜重不如就地徵收,若是從緬南運輸過去,徒增損耗不說,還浪費民力。因此整個緬北的軍政大權必須交付在李定國手裡。再加上緬北貧瘠,朱駿所圖之地正在緬南,以此來控制南洋。緬北就隨便讓李定國折騰,只要能好好守住緬北給朱駿一個好好的緩衝地帶就行。
李定國的忠誠朱駿也是信得過的,似他這樣的人物若是早先便投降滿清現在至少也能落個與吳三桂、耿精忠等人的地位,世襲罔替的外姓藩王是跑不掉的,可是李定國沒有選擇降清,就算被逼到了緬北,在山林中三餐不繼也沒有選擇投降。
滿清可以讓吳三桂鎮守雲南來清剿李定國,自己為什麼不能讓李定國鎮守緬北清剿吳三桂呢?
“李愛卿不必說了,朕知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你安心去緬北整頓軍務民政,朕在後方會為你做主的。”朱駿勸慰兩句,又道:“李愛卿忠心為國,朕若這點識人之明都沒有,豈不是個大大的昏君,如何能挑起恢復山河的重擔,朕廣開言路,卻絕不會偏聽偏信,若有人在御前詆譭李愛卿,朕絕不饒他。”
李定國第一次聽到永曆對他給出這樣高的評價,想起曾經在四川、湖南、廣東、最後退到雲南、緬北等地的艱辛作戰,如今終於得到認同,忍不住流下眼淚哽咽著嗓音道:“微臣沐浴皇恩,敢不效死力。”
這時有校尉入賬稟道:“皇上,有人為了懇請陛下監國,竟撞死在轅門柱上,營門外已亂成了一團。”
帳內將校們靜了下來,側耳一聽,果然聽見遠處傳來若有若無的嚎哭聲。一直坐在帳下不言聲的周慕白站了出來道:“皇上,微臣以為火候差不多了,若皇上再拒絕,只恐會寒了緬人的心。”
朱駿長身而起:“走吧,去營門看看。”
第一第七十三章:裝逼
“逆賊王莽白屠戮宗室、導致王室子嗣殆盡,若隨意擇人繼承王業,恐眾心不服。下臣肯請皇帝陛下為我緬國江山百姓監督國政,使萬民安居,百姓樂業,陛下若允,實乃我緬國之幸,萬民之幸矣。”阿倫之乎者也的一大堆,目的只有一個,趁著現在的機會趕快抱住朱駿的大腿,將來不管朱駿是否監國,明軍絕對是緬國國內最強的勢力,放著這麼粗的腿不去抱,豈不是沒有天理?
“下臣附議右參政所言,請陛下奉天監國,使我緬國百姓安樂,吾等願為陛下效力。”呼啦啦一大片緬官與緬將紛紛拜倒,只留下十幾個緬官尚在猶豫,隨後也拜伏於地。
朱駿掌握緬國大權已經成為既成事實,這個時候誰還敢不上道?先前稍微有些骨氣的緬官早已被王莽白誅殺殆盡了,所留下來的不過是一群磕頭蟲而已。
“請大明皇帝陛下監國,吾等蟻民翹首以盼。”有一些緬甸士紳在遠處也大聲附和。
朱駿不動聲色的望了望四周,在眾人的期盼下開了口:“朕意已決,絕不干涉下國政事,緬人之山河該由緬人處理,此例絕不可開。”
朱駿言辭拒絕,原因無它,只因為緬人並非誠心歸附,只不過是攝於自己的威勢和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