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本國賺取上百萬兩白銀的貿易順差,日本人對大明也甚是恭謹,甚至於對大明前往日本貿易的商人也給了許多的優惠,一些大商人可以隨意出入德川幕府,就算犯罪,幕府也會盡量給予方便,這使得日本在大明民間的聲望十分好,有邸報甚至為日本國出頭,大明的外藩十有**的都得了‘永征伐之國’的名號,為什麼日本沒有?
朱駿對於這種聲音只能搖頭苦笑,心裡卻對日本人的厲害之處大為欽佩,也更加有了防備,對於這份國書,朱駿最後還是用紅筆御批了個準字,既然要來,那就光明正大的來吧,否則不知又會用什麼卑劣的手段學習呢,至於日本國事,朱駿還得小心在意,這個民族在你強大時十分恭順,可是一旦你虛弱時,往往會第一個跳出來致你於死地。
“留學生?”朱駿突然想到了什麼,日本國既然派了留學生過來,自己為什麼不能施展一些手段呢?德川幕府已到了末期,各大名覬覦江戶已久,這個時候正是讓這個島國陷於內亂的大好時機,只要控制得當,讓它亂個十幾年都沒有問題,屆時大明再以天朝上國的身份出面調停,名為勸架,實為削弱,一定要讓他一百年內翻不起身。
朱駿主意已定,心情大悅,忙喚身邊的內侍道:“去,將楊學士請來。”
內侍應了旨,匆匆而去。 現如今的局勢十分明朗,大明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三藩的土地和士兵,這一切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滿清也急需積蓄力量,準備好最後決戰,因此北方的戰事反而一下子消停了下來,除非有某個導火線被引燃,雙方誰也不希望主動出擊。因此,朱駿現在所要做的不單是操練新兵和開發北方六省,更重要的是尋找到一個突破滿清江南防線的契機,而這個地點正是日本。
日本扼守太平洋以東,東面便是東南沿海腹地,最為關鍵的是,在它的北面,正是朝鮮半島。
朱駿方才靈光一現,突然想到了一句日本人的狂言:“欲先征服支那,必先徵滿洲,欲先政府滿洲,必須征服朝鮮。”
這豈不是就是一條絕好的進攻路線,如今長江一線重兵雲集,滿清主力處處佈防,四十萬大軍橫在了南明的正面,除非與滿清決一死戰,否則很難在這一條防線開啟口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另闢新路,而這個辦法出自日本,被朱駿改為:“欲先光復天下,必先征服滿洲,欲先征服滿洲,必須征服朝鮮,欲先征服朝鮮,必先征服日本。
”
滿清的京畿主力全部佈防長江一線,而關外老巢的大軍卻衛戍京畿,也就是說,在遼東,滿洲的防守十分贏弱,只要能夠在那裡撕開一個口子,滿清必然會不顧一切的直撲龍興之地,到時朱駿再派一支水師遊戈於天津海域,清軍的京畿也將受到嚴重的威脅,遼東乃是滿人的老巢,是絕不容許丟失的,京畿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鰲拜所攜帶的四十萬主力只能後撤,丟車保將,整個長江一線自然成了南明的囊中之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
第一第二百三十六章:晉升
個時辰之後,楊嗣德拖著疲憊入殿給朱駿請安,沐公'T雲南,協調了雲南各族之間的關係,沒有幾個月是回不來的,周慕白如今專管開發區的事,原本還會插手一些內閣的事務,可是如今雲南,四川,桂州,兩廣,福建,都要建設開發區,周慕白已啟程巡視北方六省,監督各省的開發區籌建事宜。因此,整個內閣每日數百份奏摺的擔子就全落在了楊嗣德身上,嘔心泣血,仍覺得人手不夠。
“楊卿,近來你的氣色又差了許多,朕前幾日賜的藥吃了嗎?”朱駿看到這個兩年前還是一副謙謙君子,精神煥發的重臣,現如今已是滿臉蠟黃,老態龍鍾了,不由得生出憐憫,招手讓內侍搬椅子來,請楊嗣德坐下。
“都吃過了,近來精神好了不少。”楊嗣德言不由衷的回應。
朱駿卻是不信,幾日不見,哪看到精神好了,於是道:“不若這樣,朕準楊卿休假幾日,好好在家歇養,這幾日朕來署理摺子,什麼時候面色紅潤了,再到內閣來報到,前幾日安南國進獻的幾味藥材朕府庫裡還有,待會朕便讓人送到你府上去。”
“不必,不必,謝皇上垂愛,微臣這些年在內閣慣了,無所事事反而不習慣,況且這也不是長久之計,近年來皇上開疆擴土,大明府郡日漸增多,因此事也多了,皇上不妨增設幾個大學士,這樣一來,臣也可偷得一些空閒。”
朱駿曬笑道:“朕倒是有這個意思,只可惜人才難得,一時半會哪有這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