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1/4 頁)
諸多,與幕府之間的關係尚可,可以請這些商人出面,拜訪艦隊,看看明軍的意圖。
當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吉深以為然,便出重金延請了幾個大明的海商前往探問,海商們乘船抵達水師停泊的海域,接見他們的是一名千戶官艦長,千戶官終於道出了原委:“日本國王乃是大明敕封的藩王,此次皇上預備前往日本京都巡幸,吾等奉皇命前來開道,為什麼獨獨不見日本國王前來迎駕?”
商人們得到了準確的資訊,連忙興沖沖的回去奏報,這些商人不但與幕府關係深厚,與各地的大名也有著非同一般的關係,頃刻間,大明皇帝巡幸京都的訊息傳到了日本各藩,這個訊息讓幕府振動不已,大明到底是什麼意思?到了日本不巡幸江戶反而取道去京都,難道是想扶助天皇執政?這一次大明水師來了大小戰艦數百艘,武裝到牙齒的軍隊足有四萬人,如此大的聲勢,難道只是巡幸這麼簡單?
此事決不容忽視的,德川幕府雖然控制了日本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是外樣大名的勢力盤踞在九州,四國,北海道等地,若是有明軍干涉,打著歸政天皇的旗號倒幕,德川幕府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徵夷大將軍德川吉立即招來大老、老中、測用人、若年寄等家臣商議,最後的結果是,一定要搶在大明皇帝巡幸京都之前,德川吉必須先見上大明皇帝一面,以改觀大明皇帝對徵夷大將軍的印象,維持幕府統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
第一第二百四十章:誰在挑撥誰?
幕府恰恰相反的是,九州、四國的外樣大名卻暗暗驚T|家康關原大戰之後,這些被迫降服的外樣大名不但失去了諸多的特權,一直遭受幕府的猜忌和打壓,大明皇帝不去江戶而巡幸江都明顯是更加傾向於天皇,若是大明扶植天皇執政,外樣大名可以隨時對幕府的親藩和譜代領地宣戰,奪回一百年前關原之戰所失去的一切。
正在外樣大名們貌合神離的時候,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已在大老、老中的慫恿下乘船前往琉球,由十幾隻日本戰船組成的隆重將軍使團在外海遭到了大明戰艦的攔截,德川綱吉連忙派出使者與艦上的明軍聯絡,聲言是要去琉球迎駕,大明戰艦犯了難,連忙向主艦通報,劉國軒命令幾艘戰艦沿途保護使團向琉球進發。
新始五年六月初三,德川綱吉終於抵達了琉球,德川綱吉乃是上任將軍德川家光的第四子,身高只有一米三,愛好儒學,熱愛政治,卻又生活奢侈,並任用奸臣柳澤吉寶,招致百姓的反感,綽號‘犬公方’(狗將軍)。
前來迎接日本使團的是中山王尚質,仇人見面可謂是分外眼紅,尚質自持這幾日來大明皇帝的支援對於這個‘狗將軍’更是不恭,德川綱吉隱忍不發,親自帶著禮物入中山宮大興殿覲見。
這一連竄的事件正是朱駿所主導的,先派出艦隊威壓,接著傳出扶立日本國王執政的訊息,恐嚇幕府,幕府要想翻盤,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起兵對抗,這個主意實在太爛,不說大明艦隊如何精銳,就說外樣大名們趁勢而起也足夠幕府喝一壺的,勝率渺茫,幾乎是必敗之局。另一條路便是搶在大明皇帝御駕京都時覲見,這個辦法倒還穩妥一些,只好能夠討的大明皇帝的歡心,那麼局勢還可挽回。
朱駿已是盛裝正冠,大興殿內更是劍拔弩張,數十名孔武侍衛端著連發火銃侍立兩側,德川綱吉矮小的身段捧著進獻的寶物穿插其間,也不知是什麼滋味。
“大明皇帝陛下,下臣迎駕來遲,還望陛下恕罪。
”德川綱吉的漢話倒也順溜,日本國儒教盛行,貴族之間與其他藩國一樣,都是以會說漢話為榮,會寫漢字為耀。
朱駿面沉如水,頜首點頭,示意他起來,接著問:“你是誰?朕御駕來此,難道日本王只派一名小小的將軍前來迎駕嗎?”
德川綱吉苦笑,小小的將軍?徵夷大將軍可是日本國最有權勢的人物,軍政外交一把抓,天皇算個屁,不過是個擺設罷了,看來大明皇帝並不瞭解日本國的習俗,因此才會有此誤會,自己該如何解釋呢?
德川綱吉還未打好腹稿,就看到大明皇帝已經龍顏大怒了,戟指德川綱吉道:“日本國如此無禮,回去告訴你們國王,速速來琉球覲見。”
兩側地武士轟然一喝。目瞪口呆地德川綱吉嚇地面如土色。見大明皇帝下了逐客令。兩側地武士又劍拔弩張。連忙遙遙三拜。倉惶退出。
雖然退出了中山王宮。可是德川綱吉還是不敢走哇。回去把靈元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