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3/4 頁)
的貿易伙伴關係,撒丁將在未來大量的購買大明的戰艦,撒丁國王也同樣希望加入反荷聯盟中去,不知道我們能否得到英國人同樣的低價待遇?”
周慕白點了點頭:“這是自然,敵人的敵人也就是大明的朋友,在場的諸位任何一國只要和荷蘭決裂
都會給予諸位同樣的待遇。”
“非常感謝您。
”撒丁特使對著周慕白行了個禮,就差去親吻周慕白的腳趾頭了。
…………………………………………………………………………………………………………………………………………………………
朱駿心神不寧在御案上看著一本本奏摺,心裡卻早已飄到了萬里之外的倫敦,他不由得低聲沉吟:“也不知周慕白談的如何了?”他慢慢的起身踱步出了寒冬閣,此時春意剛過,天氣也正好不冷不熱,朱駿又想起了自己的計劃,嘴角不由得弧現出一絲笑意。
賣船是假,打擊歐洲的造船業才是朱駿的真實目的,歐洲之所以崛起,其根本原因就是對海洋的征服,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造船業也是蓬勃發展,朱駿遏制歐洲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摧毀歐洲的造船業,使他們再也沒有可能成為海洋的開拓者,第二種便是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將他們陷入戰爭的泥潭。而賣船就是朱駿實現兩種手段的方法。
一旦大明源源不斷的戰艦出售給了歐洲各國,各國為了短期的利益不得向大明瘋狂的購買戰艦,大明的優勢在於,由於有足夠多的資金和工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戰艦,而且原料也是供應充足,每個南洋都是他的原料供給基地,大明的造船業已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產業鏈,而人口數量較少的歐洲國家則不同,他們沒有充足的原料,沒有大量的工匠,更沒有造船所需的時間,只要有一個國家短期內購得了大明的戰艦,那麼其三個月便能購得五艘戰艦的優勢便足以讓它橫行歐洲,接著其他各國為了保證本國的安全,也就不得不放棄本國的造船工業,轉而向大明大肆購買戰艦了。
這樣的結果會導致什麼?軍備競賽,沒有錯,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備競賽,法國購買了五艘,英國為了保證優勢,就必須購買八艘,而葡萄牙人則會購買十艘,等法國人回過頭來發現其他國家購買的戰艦更過,於是又會追加訂單,再購買五艘,英國為了保證優勢,同樣也是增加訂單,向大明購買十艘,到最後,源源不斷的戰艦將運往歐洲,每個國家將會不留餘地的將國庫的收入購買戰艦。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當一個國家利用全部的收入去購買戰艦時,是不可能樂意將戰艦停泊在港口任由它們發黴的,他們花了如此鉅額的資金自然就需要利用戰艦將這些虧空補回來,賺取本錢最快的方法是什麼?不是遙遠的南美,更不是萬里之遙的非洲,他們等不及了,因為這樣的方法不但資金回籠的慢,而且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來回航行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只會讓他們承受不起。
於是,一個新的目標出現了,目標就是他們的近鄰,財富就在眼前,為什麼要向遠在天邊的南美和非洲索取呢?於是,戰爭爆發了,一旦大規的海戰爆發,各國必定蜂擁介入,這是歐洲國家的共性,近代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與另外一個歐洲國家作戰時不會向四周尋求自己的盟友,歐洲從來不是一國與一國之間的戰爭,永遠都是一個軍事集團對另一個軍事集團的博弈。
戰爭會結束嗎?也許吧,但是在此之前,由於各國參與了戰爭,對戰艦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多。到了那個時候,歐洲的造船業早已萎縮,大明已經成了歐洲最大的壟斷軍火商,就是提價的時候到了,四萬銀幣想買大明的戰艦?做夢去吧,一口價,十萬銀幣一艘,絕無二價,你不買嗎?好吧,聽說你的敵國對於大明的新式戰艦很有興趣,我去和他談。什麼?你要自己建造戰艦?哈哈,有意思,請問閣下,您的國家還有船塢嗎?好吧,就算有幾個規模不大的,但是總有一天會壯大,可是眼前的戰爭能讓你慢慢的擴大規模?能讓你慢慢的重新撿起錘子?能讓你已最快的速度造出戰艦參與戰爭嗎?別開玩笑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等你第一艘戰艦駛出船塢,恐怕你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你的王宮已經成了敵國的作戰指揮部,你造出的第一艘戰艦,也成為了敵國的戰利品。
打下去,一直打下去,失敗了沒有關係,一支艦隊的覆滅還可以繼續購買,既然已經投入了鉅額的賭注,要想收回本錢,就只有勝利,否則鉅額的戰艦花費,鉅額的戰爭損失,還將面臨鉅額的戰爭賠款,這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承受的,所以必須打下去,直至流盡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