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1/4 頁)
周慕白總共在英國呆了半個月,百艘商船運來的茶葉、絲綢、陶瓷也在這段時間內熱銷,被瘋搶一空,單這一項下來便賺銀三百萬兩,一些隨著使團而來的漢商趁著這段功夫開始在倫敦城中閒逛尋找商機,這些人立即成了倫敦商人的籠絡目標,在倫敦人眼裡,大明簡直遍地都是絲綢、陶瓷,能夠有幸看到大明商人在倫敦尋找商機,他們怎會輕易放過,半個月的功夫,在推杯把盞中達成了一筆筆交易。
在一系列的訪問之後,周慕白帶著賺來的三百萬兩白銀和一大票地戰艦訂單開始返航,一支龐大的歐洲使團也緊隨其後,雖然各國曾經派出使者前往海都與大明接觸,但對於大明地印象並不深刻,雖然從特使的口中得知了大明的強大富強,但是對於大部分王室成員來說,這個帝國還是實在過於遙遠,可是當大明的使團抵達英國,便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尤其是大明出售戰艦的提議讓所有國家都震動不已,有如法國人一般欣喜若狂地,有如英國人一般既是欣喜,又帶有些惴惴不安的,威廉國王最近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英國人與大明締結了盟約,可是並不代表大明不會與其他地競爭對手也締結同樣的同盟,尤其是大明承諾向法國、比利時派出軍事顧問的動作來看,似乎大明對英國並沒有特殊的待遇,威廉從前地夢想是奪得歐洲的海權,可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間的推移,他的最大理想則是不斷的深化與大明地關係,最好由英國來作為大明在歐洲的代理人,只有這樣,英國人才能跟在強者地身後分一杯羹,雖然只是殘羹冷炙而已。
最為害怕的自然是荷蘭,歐洲各國爭相購買大明戰艦地訊息傳入荷蘭的第一天,搖搖欲墜地東印度公司終於宣佈了倒臺,荷蘭真正感覺到了日益迫近的危機,荷蘭之所以能夠佔盡優勢,就是因為他們花費了一百年的時間利用向海外擴張賺取的白銀瘋狂的製造戰艦,以此拱衛海洋第一強國的寶座,可是如今,原本需要耗費大量原料,需要耗費大量銀幣,需要耗費大量人力以及大量時間的武器突然成為了一種商品,一種人人只需要足夠的銀幣就能夠購買的貨物。這樣只能造成一種結果,任何一個不需要積累的大陸國家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一簇而起,成為能與荷蘭抗衡的海洋強國,雖然在航海的經驗上荷蘭人仍然能夠保持著領先的地位,可是他們所剩下的只有這些。
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荷蘭將成為大明光榮外交政策的第一個犧牲品。
……………………………………………………………………………………………………………………………………………………………………
錫蘭島東北,一萬名印度人懶散的被運到臨時搭建的港口,錫蘭島如今已經割成了兩段,西部歸英國人管轄,而東部的大片地區則屬於大明的殖民地,在這裡,一個臨時搭建的軍營已經建立,數百名從明軍中抽調出來的軍官早已準備好了軍靴和馬鞭,軍靴是用來踢印度新兵屁股的,馬鞭也是用來鞭笞印度新兵屁股的。
新任的殖民軍團總兵徐達昌此刻已經絞去了腦後的
穿上了大明的總兵軍服,閃露著刀鋒一般的眸子掃洋洋的印度新兵,徐達昌就是曾經的浙江綠營總兵,如今整個江南已劃分成了三個軍區,一個是由原中央省總兵王秋統領的成都軍區,轄制雲南、成都、貴州、廣西四省,一個是沐劍銘的武漢軍區,轄制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四省,另一個便是李霄為總督的南京軍區,轄制江蘇、浙江、福建三省。李定國則被調到了朱駿新近組建的參謀部任參謀總長,專斷戰略排程之責。
由於新兵地訓練與將領分離。所有徵募地新兵都必須先運往海都進行訓練。再打散分入各軍區。五年之後老兵便可選擇退役。這樣一來。明軍既沒有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地局面。又不虞軍區總督造反。否則第一個不答應地恐怕就是下屬地中低層自軍校畢業地軍官和受過思想教育地士兵。
投降明軍地徐達昌因為在江南一役立下赫赫戰功。則被調往了錫蘭島。敕為殖民軍團總兵。東印度總督則是張有德。總攬軍政大權。
此時地徐達昌幹勁十足地很。他地出身並不好。是一個降將。好不容易憑著軍功混了個好位置。而且很有職權地那種。自然是覺得皇上信任他。更應該做出點樣子出來。因此。他特地先去海都地新兵訓練營觀摩了一番。急匆匆地開始上任。
被徵募地印度新兵們眼神散。個個目若雞湯地歪斜站在徐達昌面前。誰也不以為意。其實早在莫臥爾王朝統治時期。印度地土人軍團就早已建立過。可是很快。那些蒙古王公就對這群印度土人折服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