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2/4 頁)
聽聞’各軍區已開始提出結餘糧草地口號。
康熙認真地又看了一遍。將其中地一份丟到梁九功手裡:“讓索大人也看看。”
索大人當然指的是索尼了,梁九功捧著摺子傳遞到索尼手裡,索尼認真地看了一遍:“皇上,南明有沒有糧食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南明的水師是否有足夠的糧食,海上的風浪巨大,所耗地體力也十分多,若是水師沒有足夠的糧食,明軍定然會減少水師巡航地次數和數量。”
康熙點了點頭:“那麼依索愛卿的意思是?”
索尼捋著~下花白地長鬚道:“奴才的意思是不管如何,這個險我們一定要冒,大清地水師不能下海,水師在白洋淀再怎樣練也缺乏作戰經驗。”
康熙點了點頭,得到了索尼的支援,他顯得更加篤定了一些:“既然如此,李光地,你認為在哪裡設立海港修建炮臺工事合適一些?”
李光地從錦墩上站了起來,欠身道:“自然是天津衛更加合適一些,那裡乃是京城的門戶,干係重大,明軍的艦隊經常在那裡遊戈,若是一旦從那裡登陸,可以立即圍攻北京城,微臣進京趕考時曾路過那裡,絕對是最優良的海港。”
康熙點了點頭:“難得李
朕想到一塊去了,此事便交由你來辦吧,朕敕你為專職督促炮臺工事的建造。”
“臣遵旨。”李光地躬身謝恩,接著又道:“皇上,微臣在白洋淀時,見過水師副將施琅了。”
康熙皺了皺眉,施琅是福建龍湖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方集鎮。早年原本是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由於鄭成功的招攬,入海加入鄭成功的抗清隊伍,成為鄭成功部下最為年少、知兵、善戰的得力驍將。
施琅之後隨鄭成功下廣東南澳勤王。後因與鄭戰略“舍水就陸,以剽掠籌集軍餉”的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鄭成功很不高興,削施兵權,令施琅以閒假人員返回廈門,這個時候清軍成功偷襲廈門,守廈主將鄭芝莞驚慌棄城潰逃,時施琅親率身邊六十餘人主動抵抗,勇不可擋,殺死清軍馬得功,馬得功差點被活擒,率殘兵敗將倉惶逃離廈門。在南澳的鄭成功見軍心動搖,繼續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師廈門。鄭召集抵抗將領一概重賞,唯獨對“假回閒員”施琅奮勇抗敵隻字未提,只賞紋銀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鋒兵權也未恢復其職,箇中諸多緣由引起施對鄭不滿情緒,恰在此時,施琅一位親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於鄭成功處,並被提拔為親隨。施琅抓回曾德,準備治罪。鄭成功聞訊急派人傳達命令,施琅不得殺曾德。施琅曰:“法令,琅是不敢違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脫責任?”接著他下令殺了曾德。
施琅殺犯法親兵曾德再次觸怒了鄭成功,由此施鄭矛盾升級,鄭遂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後來,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大怒即殺施父大宣及其弟施顯。
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將,繼任同安總兵。後來南明崛起,鄭氏覆滅,康熙在白洋淀建立水師,便以圖海為水師都統,設施琅為水師副將,在白洋淀勤練水師。
對於這個施琅,康熙還是較為欣賞的,滿人以馬上得天下,不習水戰,唯有這個施琅是個水師幹才,可是能力越大,又因為他的漢人身份,康熙對施琅還是很有提防的,早年施琅與鄭芝龍一起在海外做盜賊,接著隨鄭芝龍降清,隨後下海投奔鄭成功,如今又是降清,這樣的履歷,讓施琅在康熙的心目中已經將他定為反覆無常之人,因此,康熙寧可讓圖海做這個都統,而施琅之授予了個不能統轄任何戰船,只能在圖海身畔參謀的副將之職。
“哦?施琅說了什麼?”康熙顯然對這個既有才幹,卻忠誠無幾的施琅頗有興趣。
“施琅請皇上給他個千總之職,管轄一條戰船,親自臨陣,讓他殺賊立功,以報效君恩。”李光地老老實實的答道。
康熙已皺起了眉頭:“狂妄,這成什麼體統?各司其職這麼淺顯的道理他施琅會不知道嗎?恐怕是不滿朕只讓他做水師副將吧。哼。”
李光地道:“皇上教訓的是,施琅此人確實狂妄了些,我大清也不是他一個懂水師的將領。只是……”李光地順著康熙的話先是表示贊同了一番,接著話鋒一轉:“只是施琅此人雖然狂妄,本事還是有的,他上疏的平海七策微臣在邸報裡也看過的,咳咳…微臣以為,施琅也是立功心切,再加上與鄭經是不共戴天之仇,總想揚帆南洋,破海都,擒獲永曆,鄭經等賊寇才致如此,請皇上明察。”
鄭成功殺害施琅一家老小的事康熙是知道的,這也是康熙用施琅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