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1/4 頁)
“那麼太子殿地意思是?”幾個力主出城逃竄地頭領反而摸不清頭腦了。逃又不能逃。守又守不住。那還議個什麼。倒不如去城頭拼命去。
楊起隆半闔著眼。心裡一句幾欲出口。可是到了嘴邊又吞了回去。他反覆衡量了許久。隨即道:“如今擺在我們面前地盡皆是死路一條。要想險中求生。倒並非沒有可能。只不過……”
楊起隆地雙眸抬了起來。不斷地觀測著每一個首領地面部表情:“我主意已定。向大清投降。諸位兄弟。可有誰我一道地嗎?”
楊起隆地幾個心腹頭領立即隨聲附和。每一個人都是緊張地看著曾經地戰友。手已不知不覺地按向腰際地刀柄。這件事是絕對地機密。一旦洩露。絕不是好玩地。因此這個屋子裡任何反對之人都將變成屍體。
在場地首領腦子裡都打了個突。有人震驚地。有人遲地。有人
到了身邊同伴的殺意嚥著口水畏懼的,楊起隆說的話以消化,許多人入鍾三郎香堂都是抱著反清的目的,可如今,清兵就在城下,不去和他們拼命反而去降清,這足以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
楊起隆半闔著眼不說話,他是個野心家,野心家追求的是最大的利益,當野心化為烏有時,那麼只能棄大舍小,天下爭不了了,那麼幹脆就先保住性命再說,說不定還能混個官銜回來。
“殿下,您是崇禎遺脈,就算是勢孤之下投降了韃子,wар.ㄧбΚ .Сn韃子皇帝會放過您嗎?殿下還是想清楚一些,何必自投羅網?咱們這麼多兄弟聽你的排程,又有夔東軍的兄弟並肩而戰,敗局未定,何必要鋌而走險?”一個頭領站了出來,苦言勸道。
楊起隆面帶著微笑,這個問題他早已想過,康熙並不一定會讓他有好日子過,那麼就納一份投名狀吧,他捋了捋衣襬,徐徐道:“既然如此,若是我們獻上李來亨的頭和漢口城呢?”
獻上漢口城可以表示順服,獻上李來亨的頭則會遭到所有反清志士的不齒,而這樣做,恰恰可以讓康熙拋除心,因為那個自稱朱三太子的楊起隆名聲已經臭大街了,難道還怕他反覆嗎?就算招撫了他,他還要反清,恐怕也沒有任何人附和他,唯有做奴才才是一條活路。
“三太子,你………”一個領已暴怒著大喝一聲,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來。
“殺了他。”幾個楊起隆的心已拔出單刀,撲了上去………
………………………………………………………………………………………………………………………………………………………………
震耳欲聾火炮聲響如驚雷一般整整轟鳴了半個上午,而南岸的明軍也緊張起來,立即進入一級警戒,接到奏報的李霄迅速從武昌城趕到了渡口,這才知道原來是清軍攻城。
+東軍並沒有傳來任何求救援的書信,李霄自然也只能隔岸觀火,對於李來亨,他是極來火的,可是畢竟還都是反清的志士,李霄雖然沒有派出兵馬渡江,卻已下令讓武昌軍團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江岸,並且讓他們背起了行軍囊,只要一出變故,便立即強渡過江。
最令李霄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炮響,據分析,沒有五六百門火炮是絕對生不出如此轟鳴的,這也意味著對岸攻城的韃子裝備極為犀利,雖然聽聲音都還是一些土炮,比起大明的新式黃火藥火炮要差了檔次,但是也足夠引起李霄的警惕了。
關於李來亨楊起隆合謀的事李霄已經奏報到了南京,皇上原本的意思是趁著這個機會突然自武昌強渡江北,站穩腳跟之後再一舉消滅江北的清軍以及楊起隆的鐘三郎香會成員,至於李來亨的夔東軍,他們願降便降,若是不願投降,便將他們一舉擊潰,只是現在總參謀部已經涉入了對印度的作戰,再加上事出突然,糧草還未準備好,因此這才改旨讓各地做好準備,讓李霄臨機處事,若有機會,立即率部北上,其餘的軍團再協同出兵,若是找不著機會,那麼幹脆就此作罷,隔山觀虎鬥。
李霄現在正踟躕不決,這時可是極不好掌握的,現在清軍與夔東軍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北上的時間必須恰到好處,需得讓他們兩敗俱傷之後再見縫插針,只是因為這些火炮,卻讓李霄突然感覺到事情不太對勁,如此多的火炮,這些清軍到底是哪裡來的?為何武器如此新式?恐怕對岸的清軍並非是這麼容易能吃下的。
李霄帶著幾個親兵登上了望塔,為了監視北岸的動靜,明軍在南岸渡口建設了許多望塔,有的望塔甚至有二十米高,完全用鋼鐵和水泥澆築,人站在上面都有些頭暈,而望塔的最頂處設了頂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