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3 頁)
登陸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
第一第四百九十二章:國書
第四百九十二章:國書
大明皇帝把李來亨當做了反清的英雄,自然而然~算賬了,畢竟所有計程車兵入伍訓練時的必修課本,李來亨已經被塑造成了大英雄,大明皇帝要害他,豈不是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李來亨是個實在人,想起自己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更加難為情起來,跺了跺腳:“李某這就去向皇上負荊請罪,如若不然,實在良心不安,哎。”
原本李來亨還擔心大明要收去的他的兵權,去除他的羽翼,這個時候反而去除了斤斤計較的心思,是以才不顧大軍南下請罪,也自然是向李霄放出了任其接掌夔東軍的訊號。
李霄連忙攔住:“聖駕不日即將抵達漢口,皇上已宣諭親征,屆時世叔再請罪不遲。”
李來亨怏怏作罷,隨即道:“既是如此,當務之急是立即消滅頑抗的韃子,準備迎駕。”
李霄振奮起精,想起城內還有一部分盤踞的清兵,頜首點頭。
到了傍晚,明軍與夔東軍起了一次極大的攻勢,各個大街小巷突然充塞滿了士兵,甚至連屋脊也有明軍的火銃手埋伏,清軍人數又少,所需要防守的街巷又多,再加上又累又餓士氣低迷,連連向南城渡口收縮兵力,從南城渡口處自然是不能逃的,畢竟這裡是流向長江,而長江一帶恐怕早有明君的艨~艦伺候了。
一時間破破爛的渡口處到處都是亂兵,有從前線逃出來的,有奉命督察逃兵的,還有奉命駐守的,亂成了一團個牛錄喝止不住,也只能任其作罷人都知道,現在的局勢已不能逆轉,在城內,有近十萬的夔東軍和明軍,而他們此時傷亡已經過半不時又有南城的民宅裡竄出幾個百姓專揀落單的清兵伏擊,不管如何抵抗,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
一份大明皇帝的國書與湖北的報傳到了北京城時已經入了冬,京城之內飄起了鵝毛的大雪,冷風嗖嗖,將人的手腳的凍得冰涼也涼了滿人們的心,宮裡頭傳來了訊息,齊布探三萬新軍營全軍覆沒,皇上雷霆震怒,連太皇太后送他的暖爐都摔了,七八個大臣被治罪包括督造軍械的工部主事,包括幾個地方的官員至連荷蘭的使節也被遷怒,好在康熙那個時候收斂了火氣就作罷。
過了兩天。京城裡但凡些爵位地都被召入宮中足四百多人浩浩蕩蕩地入宮。自神武門入太和殿外跪下聽宣。
太和殿內地康熙;沉著臉。獨自坐在金殿上。看著南明送來地國書出神。國書上只聊聊寫著一句‘中華之君敬告狄夷之酋。近者奉天伐罪。旌麾北指。今治精兵百萬。方與爾狄會獵天下。’
這句話地原意很簡單。中華君主向夷地酋長宣告。近來朕奉上天地命令討伐有罪地人。軍旗指向北方。現在訓練了百萬精兵。正要同你爭奪天下。
雖然只是寥寥數語。但是挑釁地意味十足。這份朱駿親筆寫就地國書。已經讓康熙寢食不安了兩天。從前他對那個萬里之外地新始帝不過是經過臣屬地轉奏。如今。這個他生命地大敵終於浮出了水面。張牙舞爪地透過一份國書出在他面前。
與之隨來地訊息是南明皇帝已經宣旨親征。整個江南已經做好了畢功於一役地架勢打算拼命了。而現在。正是康熙抉擇地時候。他地選擇並不多。第一種是對這份國書置之理。組織防禦。第二種選擇則是像個男人一樣站起來。與那個南明皇帝一樣帶著他所有地本錢御駕親征。一戰決勝高下。
這個選擇對於少年地康熙來說實在難以作出決定。他還有半壁地江山。還有數十個嬪妃。還有享用不盡地榮華富貴。他不想賭。可是眼前地局勢已經容不得他隱忍退縮了。南明地軍隊會一城一池地將他地江山一點點地吃掉。那個宿命中地敵人會指揮著千軍萬馬猶如當年滿人入關時一樣踏遍他地土地。隱忍只不過是讓自己晚一天面對而已。更何況。國書中地侮辱之詞也不容他退縮?
狄夷之君?這四個字猶如毒針一樣猛插著康熙的心臟,滿人立國幾十年,最痛恨的就是這個字眼,彷彿後世的種族歧視一樣,總是令人難以接受,只不過他們絕不會想到他們為什麼是狄夷。
“主子,各親王、郡王、貝勒以及文武百官都來齊了,正在殿外跪著
總管梁九功小心翼翼的撩著袍子過來,這幾日主不好,火氣也大得很,梁九功伺候的也小心翼翼的,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