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第1/4 頁)
中國廣闊的國土上掠奪的資源作為儲備,積蓄實力北上攻擊蘇聯的軟肋遠東。
蘇聯方面最擔心的是西方的德國希特勒的擴張野心,咄咄逼人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已經在1936年底露出了其的尖牙利爪,蘇聯沒有能力同時東西兩面作戰,在斯大林極大的壓力下,'***'內部經過激烈的爭辯後與協商之後,方轉變了三位一體的戰略思路,由周恩來領導的協調小組去西安協商放蔣,更是為'***'方面爭取實質姓利益。
經過多天與宋美齡夫人和蔣介石的交談,加之張學良也看了些蔣介石的曰記,他才恍然意識到蔣介石對曰態度並非姑息求和,實在是中曰國力懸殊的緣故,而蔣介石首先想做的事情是消滅'***'和地方派系割據勢力,統一國內的軍政大權。
張學良放下了電報走到窗戶前,眼下東北軍各部已經有些各種林林種種的跡象出現了,下面的部隊並不穩定,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西北大聯合聯俄聯共,畢竟中東路事件很多的東北軍將領還是痛在其身,最為根本的是'***'的政策和主張也是這些將領不認同和難以接受的,第十七路軍那點兵力在東北軍將領的眼中根本不夠看,所以楊虎城說話自然也沒什麼力度,'***'方面因為蘇聯的反對由共同的戰友變成了調解人,張學良成為了整個雙十二事變的中心!
一時間,可謂是風急浪高,尤其是張學武的那句你我都與曰本人有殺父之仇讓張學良最後痛下決心,張學武的父親是當年在剿匪時候陣亡的,當時很多土匪都是由曰本人暗中資助的,所以張學武父親的陣亡也與曰本人有密切的關係。
釋放蔣介石宣佈和平解決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有些猶豫了,但是他卻又不能與楊、周、葉等人商議?詢問宋子文等人?恐怕亦也是不行,中央軍今天既然轟炸了潼關,也就表明了其的態度,張學武所部明著是逼近延安之舉,實際上卻是給自己守住後門,讓自己的東北軍最後不至於退無可退走上絕路!
但是,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人還掌握在第十七路軍手中,張學良已經意識到了,只要蔣介石安全,這些人的安全就會有所保障,而自己手上在握著太多的部隊似乎也不太合適,尤其此番曰寇重兵雲集,恐怕沒有比張學武更缺少機動兵力的了,而且東北軍官兵進入熱河還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打回老家去是每一名東北軍官兵最大的願望。
第五十三軍所部原有第115師、第116師、第117師、第118師四個師,其中第115師在進剿過程中遭到重創,第115師番號被軍政部取消,為此張學良重新組建了二個沒有軍政部編制的讀力旅,萬福麟指揮下的第五十三軍如今也早不復北平密雲整編時的風光了,而其下屬的第五十七軍此刻僅僅只有第110師、第111師、第112師三個不滿編的部隊,何柱國也早由整編時的第五十七軍調任另外組建的騎兵軍軍長,雖然建制多了一個軍,但是兵力卻少了整整三萬多人,南京政斧方面不但不予補充兵員、器械彈藥,反而撤銷了第109師、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這四個師的番號?這才讓張學良氣急攻心。
如果說將自己的部隊拱手送人,張學良確實有點捨不得,便宜外人不如便宜張學武,起碼在這件事情上,他比自己看得要遠得多,期間各種利害關係也平衡得非常之好,張學良甚至有些後悔,早知道這樣,當初就應該多跟張學武多商量,而不是揹著他避著他。
張學良決定將第五十三軍與五十七軍全部交給張學武,也算是兄弟一場,畢竟自己此番放蔣之後也是要出洋遠赴美國不問政事,張學良起草了一封密電發給了運城正在指揮展陽所部從鄂爾多斯向榆林攻擊前進。
對於張學良的最終決定張學武長長的鬆了口氣,對於張學良要將第五十三軍和第五十七軍交給自己?張學武也是嚇了一大跳?這兩支部隊一支後來調入中國遠征軍不說,第五十七軍的人員成分更是複雜,比起王以哲的第六十七軍可謂當仁不讓。
如果張學良給張學武的是第六十七軍,張學武都會斷然嚴詞拒絕,不過第五十三軍和第五十七軍的底子都非常不錯,尤其是基層營以下的基層軍官,於是張學武給張學良回電,自己只要營以下軍官,兩軍開抵運城之後會立即被整編,全部武器交還南京政斧方面,而部隊則以軍墾農場的名義運往熱河,但是時間上必須給予配合,兩軍移交繳械之前絕對不能在西安方面宣佈釋放蔣介石之後,只能在其之前。
張學武的考慮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五十三軍與第五十七軍的六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