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頁)
的一切都定期向南京中央政斧方面報告,張學武的所謂招商引資政策和在包頭工業基地的鉅額投入讓全國可謂注目,尤其是德國方面在包頭的投資更是有增無減,德國人看重的是包頭的礦業產業鏈條,而且張學武還有能力從江西、廣東等地購買到鎢礦石。
南天王陳濟棠雖然從經濟到軍事上抗拒南京中央政斧,但是卻不影響他把大量的鎢礦賣給張學武,因為南京政斧的干涉,陳濟棠的鎢礦賣不出去,但是南京中央政斧想賣鎢礦卻又要透過廣東的港口,所以就導致了南京和廣東方面誰也別想輕易賺鎢礦的錢。
而其中就便宜了張學武這個兩面都不得罪又有路子的主,而國內的鎢礦大體上分佈於南嶺山地兩側的粵東沿海一帶,尤其是以贛南為最多,儲量約佔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以上。此外,江西大庾、湖南汝城、資興、荼陵等地,以及廣西和雲南等省也都產有鎢礦,但是當下開發的鎢礦大多由南天王陳濟棠掌握,最為關鍵的港口海運路線也控制在其手中。
陳濟棠也想透過張學武的軍購暗暗的分一杯羹,陳濟棠與張學武派去的代表幾乎是一拍即合,但是張學武也沒有膽量明目張膽的將這賺錢的買賣拿到檯面上來,要知道南京那位生平最恨的幾個人裡面陳濟棠可謂是名列前茅!
所以只要是打著張學武旗號的鎢礦石透過兩廣出口就絕對沒有問題,張學武是一邊賺著鎢礦的錢,一邊囤積大量礦石,對於穿甲彈鍾愛有加的張學武怎麼能捨得不用那!
有了鎢礦的張學武就惦記著全套的精煉裝置和多口徑炮彈、引信的生產,實際上張學武非常向往發展生產的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但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理論上是用一個輕質彈託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託的口徑與火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託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著炮管指向繼續飛行。
為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但是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就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必須要採用滑膛炮來發射,雖然說滑膛炮沒有膛線、結構簡單,但是其膛壓卻十分的高、炮彈出口初速高極。
張學武刻意的詢問過了德國工程師,張學武一直以為滑膛炮的工藝簡單成本低更容易發展,因為早期的槍炮基本都屬於滑膛炮,畢竟在炮管內加鑄膛線是較為困難的製作工藝,在十八世紀初的時候,隨著金屬冶金製造工藝的不斷改進,線膛炮開始得到發展,由於在命中率上的大幅度提高,逐漸取代滑膛炮的應用地位。
德國專業冶金工程師和火炮設計工程師告訴張學武,滑膛炮與線膛炮的主要區別在於膛線,而膛線的主要作用在於付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得彈頭在出膛之後;由於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但是現在的金屬冶金技術還遠遠達不到要求,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和成熟的冶金合金技術之前,發射次口徑彈藥的滑膛炮根本製造不出來?這下張學武才算是徹底的死了心,既然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製造不了,那麼就退而求次吧!相應地進行研製碳化鎢彈芯穿甲彈,以提高了穿甲威力。
透過穿甲彈一事,張學武也發展自己似乎有些好高騖遠了,腳踏實地的搞發展才是真正的硬道理,不過張學武的排外和大發展也引起了外界更多的關注,行政院與監察院方面的聲音最大,因為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地在張學武的刻意經營之下,大量的工程和交易他們無從插手。
在中國二種路不能擋,一是官路,二就是財路,張學武此刻是大大的擋了行政院和監察院大佬們的財路,自己還整天缺錢的張學武自然不可能給上面的那些貪官汙吏送禮了,所以也就召來了各式各樣的傳聞,監察院本身就是一個捕風捉影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是說你沒事就沒事,說你有事就有事的。
不過蔣介石不發話,任何人也動不了張學武的一根毫毛,不過張學武的窮兵黷武也讓南京方面有些顧忌了,剛剛解決了張學良這個中國最大的藩鎮,又冒出個張學武?不過好在張學武在中央軍的體制之下,服從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排程和命令,熱河軍團是最高軍事委員會的直屬部隊。
相比87、88、36這三個御林軍師和教導總隊,熱河軍團的裝備在全國來說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張學武還組建了後備役人員訓練和大比武,適齡青年必須每年要接受至少三個月的軍事化訓練,工廠的工人也要進行準軍事化的編制和訓練,可以說曰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