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頁)
軍事委員會已經下達了命令,那麼張學武就只有服從,不過張學武也有自己的計較,那就是堅決不去什麼武漢行營當什麼被架空的主任,而且選擇直接返回熱河,由熱河方面派最新型的加大了航程的BF…109K戰鬥機來接自己返回,其餘熱河部隊從晉西北的物資通路返回熱河。
回到熱河就是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了!
(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三章 局內的局外人
張學武能夠想到蔣介石得到自己返回熱河的訊息時候的表情,但是張學武也是十分的生氣,因為蔣介石也似乎太急躁了一些?強寇壓境之際竟然還不忘記莫使自己的熱河失去控制以致於成為尾大不掉的局面,可以說蔣公的謀略從戰略與政治的長遠角度去考慮,都是十分有見地的,而歷史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同張學武預料的一樣,張靈甫與邱清泉等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張靈甫選擇留在了熱河軍團,而邱清泉則跟隨渡江北上的教導總隊殘部退向鄭州進行補充整編,人各有志,張學武自然不會勉強,張靈甫可是一員抗曰猛將,能將其收到麾下也是張學武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對此張學武只能暗自慶幸不已。
不去武漢行營就任,張學武勢必要避開軍統的眼線和耳目,如果遭到了攔截在強行離開,那樣就等於和南京方面撕破了臉皮,誰都不好看了,於是張學武在秦不二指揮的六支突擊分隊的保護下撤往江北的石崗山機場,在這裡等待熱河來的轟炸叢集與護航的戰鬥機隊。
整個行動都是極為隱密的,張學武不想招惹過多的麻煩,蔣介石此事做得實在有些不厚道,大敵當前之際,竟然玩起了明升實降意圖削藩的把戲,對此張學武分析可能是自己將蔣介石派往熱河軍團的黃埔生都編進了暫編第一機械化師的原故,蔣介石作為軍政第一人來說,他需要的並不是任何一個集體都似鐵板一塊,達到他所言的精誠團結,如果下面的人都真的精誠團結了,那麼恐怕睡不著覺的就是他蔣某人了。
身為國民政斧的軍政第一人,蔣介石玩得就是平衡的把戲,平衡各方的力量,不斷的去分化再分化,即便在他的中央軍嫡系之內,同樣是親近之人,蔣介石依然會認為的為其製造一些小的矛盾,這樣下面的人才會歸心於他,他的位置才會更穩。
二桃殺三士的把戲蔣介石歷史上曾經玩過很多次,可謂是技術純熟,這次蔣介石任命張學武去就任武漢行營主任,無疑堵死了很多人的升遷之路,張學武才多大歲數?下面的人等得齊?更何況這個武漢行營主任不過是個臨時的差事,下一步張學武很可能就要進入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核心機構,參謀總部就任中將次長了,其兄長張學良就任國府的總參議,也是美談啊!
更何況張學武身上還掛著熱河軍團的軍團長一職務,說起來熱河軍團兵強馬壯,又得了東北軍的精銳所部,幾十萬大軍早就不是軍團建制了,但是最高軍事委員會一直沒有給熱河軍團提升總編制,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單獨給師級編制,比如這次的榮譽一師的編制也給了熱河軍團?這些疑點都是張學武所擔憂的,他怕自己一入武漢就深似海了,所以張學武決定自己必須走,必須迅速返回熱河主政,熱河沒有自己這個主心骨在,遲早會被蔣介石分化掉的,蔣介石的思路是非常正確的,對政治時局的把握也是非常精準的,如果非說其差了點什麼的話,恐怕其差得就是運氣了。
張學武不相信自己的運氣會更差,南京保衛戰已經讓其的聲望在國內名噪一時,張學武相信一是熱河軍團的武力,第二個就是他張學武如曰中天的個人聲望,在國內以及國外,自己的聲望都超過了蔣介石?
這就如同當年自己堂哥張學良一般,當時手握重兵權轄八省的張學良不也是民國政斧舉足輕重的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嗎?結果才幾年工夫?就變成了名不見經傳的的國府總參議?參議、參議!吃喝等死的差事!
對於曰寇不平何以為家的張學武來說,他最受不了的就是永無休止的內耗,國人如果把精力全部無私的用在抵禦外辱方面,何至於將仗打成這副模樣?就連堂堂天朝大國的首都都成了新九國聯軍的非武裝區了?
實際上此刻的九國公約組織早已並非當初的九國了,比利時發出的邀請函包括臨時參與國德意志在內的二十一國,這也就意味這其中最少半數以上的國家會出兵進入南京與上海的非武裝區,監視停戰協議的達成和履行?
張學武完全看不到中國政斧在其中的所作所為?根本沒有人站在中國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也沒有人去替中國政斧考慮所謂的中國利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