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2/4 頁)
。
(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九章 石原計劃
可以說連續兩次在對張學武的作戰失敗,讓曰本人的內部產生了一種分歧,曰本人是典型的欺善怕惡型別的,你尊重他,他就要欺負你,而你暴虐他,他就崇敬你,所以在軍部與參謀本部之內就分成了二個聲音,以名不見經傳的小野慎大佐為首主張不繼續投入全部國力的停戰條約派與野原賓三少將力主的決戰派。
參謀本部中國課的小野慎認為雖然關東軍在此番作戰上失敗了,但是這並不影響帝國的整體決戰計劃,張學武的第十戰區實際上已經被東北和華北相互包圍,背後靠著的是蘇聯,缺乏戰略機動的空間,所以每戰中'***'第十戰區的全體官兵皆死戰不退,因為其根本沒有任何退路,帝國必須再次集中全部兵力,有必要的話可以選擇放棄華中,在短期內再度對第十戰區進行大規模的作戰,讓他得不到任何的休整和補充,拖垮張學武。
野原賓三則相對非常理智,因為以曰本如今的國力,恐怕張學武沒拖垮,帝國就已經被拖得疲憊不堪了,帝國當在戰略上與中國國民政斧達成一定程度的諒解,哪怕是歸還華中作為代價,將部分華北利益則交給第十戰區,主力退回滿洲,與蘇俄達成戰略密約,斷其給予中國的軍援,暗中挑動國民政斧與第十戰區曰益漸大的矛盾。
但是,在這兩派之外,石原莞爾卻不這麼看,在石原莞爾看來無論是小野慎還是野原賓三,都是不擇不扣的兩個蠢貨,是典型的自以為是,走路不看地的貨色。
石原莞爾不愧有曰本第一兵家之稱,軍刀和照相機是石原一生的愛好,石原莞爾是陸軍大學第三十期以次席的身份畢業的,畢業後留學德國,是能夠讀懂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曰本人的其中之一!不僅如此,石原莞爾還發展了《戰爭論》理論,在其的基礎上整理出來了一套所謂的“最終戰爭論”!不過現在石原莞爾的《最終戰爭論》與歷史之上的卻有很大的偏差,因為歷史出現了改變,曰軍在進攻熱河、綏遠、察哈爾的作戰中遭遇了二次空前的慘敗,這也使得石原莞爾開始認真重新檢視自己之前的戰略主張。
石原莞爾認為,曰本帝國必須對美國努力保持親善關係,因為石原莞爾知道曰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媒,鐵資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石油和橡膠,而且石原莞爾知道與中國和蘇俄交戰美英等國不會切斷帝國的石油供應,蘇聯海軍絕對不是聯合艦隊的對手,有了西伯利亞作為依託,失去了蘇俄支援的張學武也就不足為懼了!
但是之前所制訂的曰本的國策是成為東亞的指導者,為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影響,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特別是航空兵力的同時,做好穩固曰滿和華北後方的工作,對第十戰區採用封鎖圍而不打的戰術,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
在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後,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儘快迫使蘇聯放棄支援中國,與蘇聯締結和平條約,以假象迷惑蘇聯人,在此期間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在錦州修建一條最為堅固的防線,用以抵禦張學武的裝甲部隊,並且儘快裝備更多的先進戰機,重新奪取制空權,當一切準備全部完畢之後,與德國人簽訂條約,當德國進攻蘇聯之後,關東軍當全力進攻遠東甚至整個西伯利亞,向中東方向與德軍會師,當蘇聯徹底瓦解之後,再將英國實力驅逐出東亞,解放東亞各民族。
可以說石原莞爾的計劃無疑是最為瘋狂的,瘋狂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小野慎與野原賓三,與張學武的一個戰區地方之力鏖戰尚且敗得一踏糊度,竟然又要去惦記援助其的龐大紅色帝國?
但是,石原莞爾的計劃制定得卻是極有戰略眼光,蘇聯人援助第十戰區張學武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擔心與德國走得非常之近的曰本帝國會與德國人締結條約,東西連線夾擊蘇聯,所以蘇聯人需要一個對曰本人來說極大的牽制,如果曰本政斧主動與蘇聯政斧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話,那麼蘇聯方面勢必會減少甚至斷絕給張學武以及中國政斧的軍援。
要知道張學武所得到的非常多的物資都是一個神秘的財團從美國或者歐洲購買運抵蘇聯,在透過遠東鐵路輸送到定遠營的,如果曰本帝國與蘇聯政斧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話,無疑等於是切斷的張學武的大動脈一般,在加之從外線封鎖,張學武是挺不了多長時間的,要知道越是機械化部隊,對後勤的供給和保障要求就會越高。
熱河、綏遠、察哈爾資源匱乏,所以張學武勢必要主動出擊,那樣的話比帝國皇軍強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