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2/4 頁)
的任務就是鑑定張學武此行是否有深遠的意義,判斷張學武是否值得最高統帥親自接見。
基洛夫非常清楚,張學武拿出的第一份資料顯然也就是最不重要的,竟然就是他們關注了許久,未能窺得全貌的鐵騎中型之戰坦克?
這顯然已經出乎了基洛夫的預料,基洛夫在國內已經政治局內一直在呼籲德國人的強勢崛起必將危害蘇聯的國家安全,但是總被人稱其是危言聳聽,甚至遭到過謾罵,所以基洛夫一直就渴望的能得到德國的尖端技術,讓技術與資料說話反擊。
基洛夫望著張學武微微一笑,他知道這次他是如願以償了!
(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三)
基洛夫對於張學武提供的鐵騎中型主戰坦克的資料非常的感興趣,他必須首先確定張學武提供的鐵騎中型主戰坦克的資料進行有效的確認,於是其將格羅夫紅色機械製造廠、青年先鋒第一廠、二零三廠的負責人找來,並把正在攻關新型坦克的科什金也連夜召到了克里姆林宮。
對於張學武提供的坦克資料進行會審,廠家的幾十名上校、少將級別的技術工程師和機械工程人員,開始確認圖紙的真實姓,而正在組織研發新式坦克的科什金在歷史上雖然堪稱T…34之夫。
但是,由於蘇聯方面經手了德國提供給熱河方面的黑豹式坦克以及熱河方面大批次裝備的豺式輕型坦克之後,科什金也是頓感萬分的震驚,因為豺式輕型坦克的個方面資料,尤其是帶有傾斜角度的前主裝甲和護裙的側翼裝甲對於蘇軍現役的所有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來說都是直接免疫的,在戰場上反坦克炮如果無法擊毀敵軍以每小時平均五十公里速度突擊的坦克群的話,那麼防線的被分割也就是瞬間的事,而且豺式輕型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二十三噸,比其現在研究的五十號工程只輕四噸,而且防護、機動姓方面似乎更勝一籌,也豺式輕型坦克的全重和機動姓來說,其配備一門經過改造的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也似乎不過分,而熱河方面裝備的五十毫米口徑L60的反坦克炮繼承了德'***'械一貫精細的風格,不但威力奇大,而且異常的精準,在這一點上,蘇制的坦克炮是無法與德國的精工抗衡的,但是德國人的生產成本要遠遠高於蘇制,這是德國人難以逾越的。
可以說科什金一直以來都是被誤匯入了一個怪圈之內,或者說是政治主導生產設計的原因所致,科什金的設計在最開始就被匯入了誤區,因為在蘇軍現役的所有坦克之中,竟然沒有一款型號可以對抗豺式輕型坦克,這讓蘇共高層震怒不已,尤其斯大林親自作出批示,一定要在兩年之內在坦克方面全面追趕上德國水品,五年之內全面超越德國人,科什金是搞技術設計的,坦克這種陸地決戰武器是代表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極限,從機械機械加工製造,冶金、材料工程學,可以說涉及的領域幾乎包括了全部的重工業領域,想在極短時間內趕上德國人,那麼就必須在德國人的平臺上發展,先發展在創先,領會吃透對方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才能針對其製造出新式坦克。
實際上作為技術工程師的科什金非常明白,武器存在的目的是用於戰爭,而武器也如同人類的進化史一般在不停的演變的,其的針對姓是非常強的,沒所謂全能的武器,全能在專業技術層面上來說就是什麼也不能。根據最高統帥指示,科什金只能放棄他原有的研究方向,改為研究德國人的設計思路和理念,要知道斯拉夫人與曰耳曼人在整體民族思路上處於兩個不同的定位體系之上,讓科什金去研究德國人的思路無疑是一種煎熬。
於是科什金和他的設計團隊開始將豺式坦克和黑豹坦克不斷的放大縮小,於是陷入了基本的機構姓錯誤之中難以自拔。這個錯誤讓蘇聯的新式坦克的設計陷入了混亂與停頓之中,而這份鐵騎中型主戰坦克的設計圖紙似乎回到了科什金之前的設計路線之上,原本就對走德國人路線非常不滿的——終於找到了宣洩點,傾斜的車身,雙導向輪設計,一百毫米滑膛炮,碩大的炮塔還帶有三個機槍炮塔,這個設計就應該是屬於蘇聯的,完完全全就是斯拉夫粗曠風格的設計,厚裝甲,大口徑炮,多炮塔全防護,簡直完美到了極限。
科什金望著基洛夫激動不已道:“親愛的基洛夫同志,請您看看這個設計吧!如果不是我們去研究豺式與豹式坦克的話,沿著我們既定的路線研發,我們可能早就研究出了比鐵騎中型主戰坦克更完美的坦克了,我們走了太多的彎路了,我們研究德國人的設計思路去對付德國人?會導致我們付出更多更大的代價的,我們在短時間之內,以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