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4 頁)
所以,植田謙吉最終選擇了保守的作戰方式,因為關東軍所屬的第一、第二方面軍均損失頗為嚴重,進攻張家口的山下奉文第三方面軍所部也一直未有建樹,東條英機所指揮的戰車師團與第二十三機械化師團如果進攻包頭工業基地,那麼勢必將是一場魚死網破的玉碎之戰,對於關東軍精銳的戰車師團與第二十三機械化師團的戰鬥力,以及為了大曰本帝國決死一戰的意志,身為關東軍司令官的植田謙吉相信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以說曰本人在整體戰略上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曰本人成功的抓住了國民政斧與張學武第十戰區之間的所謂間隙,重點攻擊第十戰區,而國民政斧方面卻如同無事之人一般,當起了看客?中國戰場上這種奇異的現象讓歐美國際諸國都感覺到非常難以理解?
李宗仁所指揮第五戰區所部龐炳勳第三軍團、湯恩伯第二十軍團、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孫震第二十二集團軍、劉士毅第三十一軍、于學忠第五十一軍、張自忠第五十九軍、杜聿明第五軍、王耀武第七十四軍、鄧龍光第八十三軍、劉膺古第八十七軍、韓德勤第八十九軍、李仙洲第九十二軍、馮欽哉第九十八軍、施中誠第一百軍,以及撥給李宗仁的二個重炮旅附加炮九團、炮十團,邱清泉之裝甲旅一併劃歸第五戰區統轄,第五戰區所轄部隊超過四十餘萬,而且從四川、雲南、廣西、武漢趕來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的加入李宗仁第五戰區的作戰序列之內。
對於第五戰區群情激奮的請戰之意,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指示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時機尚未成熟?對於敢於擅自行動部署者當以嚴懲,所以驕兵悍將雲集的第五戰區也只能頻頻對中華曰軍擺出攻擊姿態,讓曰軍徒然緊張而已,當曰軍意識到中'***'隊的花架子之後,也就開始肆無忌憚了,因為曰軍知道國民政斧此刻恨不得讓第十戰區的張學武與大曰本帝國關東軍拼個你死我活。
不過這會張學武已經沒有精力在去顧及國民政斧對第十戰區的態度了,因為張學武給秦不二與高志航部署了一個聯合任務,那就是空軍部隊集中全部戰力,徹底突然東北,要讓整個東北的天空中看不見一架曰本飛機,然後掩護轟炸機部隊使用蘇聯方面代為加工的燃燒彈突襲齊齊哈爾的曰軍569部隊營房基地,並以輕型滑翔機部隊空降特種部隊襲擊哈爾濱的731部隊,完成襲擊後,部隊向蘇聯境內撤退。
總體上在張學武的眼中看來,這是有著可實施姓的計劃的,如果讓曰軍的569部隊與731部隊提前動手的話,自己的損失恐怕將會是難以計算的,所以先下手為強的觀念一直是張學武的第一選擇。
對於有功將士的表彰,授勳和給予榮譽證章等等的問題,實際上張學武也不止一次的考慮過,確實能夠非常有效的激發官兵的戰鬥熱情,勳章最早出現在古代歐洲,為了區別在戰場上交戰的騎士,一個名為勳章的標誌制度得以發展,幾乎每一個貴族都會設計出一個獨特的標誌,製作在他的盾牌、外衣、旗幟和印章上。
飾以騎士標誌的外衣成為他的戰袍,讓人從標誌上即可加以辨別,宗譜紋章院是一個讀力的組織,專門設計特有的標誌,並可保證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其官員會把標誌記錄在特別的簿冊上,由他們保管。
而軍隊多以臂章作為軍種、兵種或技術勤務的標誌,也有的作為軍階符號或所屬部隊的標誌,如蘇軍的臂章一般表示軍兵種或技術勤務,美軍的臂章主要用於表示士官和士兵的軍階,如陸軍的等級用金色角線和弧線來區分。
但是勳章這東西卻是歸軍政部制訂頒發,以他和國民政斧最高軍事委員會的關係來說,張學武估計自己恐怕是拿不到他想要的勳章等級和數量!層層上報上去還要受人刁難。
於是,張學武琢磨能否用另外一種形式給予官兵獎勵,一種屬於第十戰區自己麾下部隊官兵獨特的獎勵,比如德軍官兵佩戴的鐵十字勳章就讓張學武十分羨慕並啟發很大,張學武決定讓參謀長李新開主導研究一批第十戰區獨特的榮譽飾物,張學武建議製作一批十公分直徑,五十克左右大小的盾牌,稱“功勳”榮譽配章,按一、二、三級分別以三級銅製,二級純銀,一級為金銀合金,盾牌圖案為國家版圖背景長城,三級、二級授予戰鬥之中戰功卓越者,標準由參謀部隊制訂,每級的授予標準都是之前的十倍,可見其獲得的難度。
陸軍步兵授予一級功勳榮譽配章者再立新功,可在功勳榮譽配章之上加雙劍、國徽、鑲嵌紅寶石,裝甲兵則加坦克、國徽、鑲嵌紅寶石,炮兵則加火炮、國徽、紅寶石,通訊兵、醫官、文職、憲兵、特種部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