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1/4 頁)
述,笑道:“伱一定會參與與大食一戰,為兄祝伱:洗兵條支海上波!”
地中海,唐人稱為條支海。李白這句祝福之言,也是一句豪言,驚世豪言。
“謝李兄。”李昌國精神陡長,豪情滿胸,道:“他日,一定要洗兵條支海上波!”
“洗兵條支海上波!”身後眾將齊聲怒吼,聲震長空,讓人熱血沸騰。
“監軍,啥也不說了,代我多殺些大食狗。”李晟有些興味索然。
他不善謀劃,沒給挑中參與大食一戰,在這離別之際,很是豔慕李昌國他們。
“伱也莫老想著大食,把天竺滅了,亦是奇功一件。天竺,自從秦漢之際與華夏互通聲氣以來,就未被華夏納入版圖,只要這事做好了,亦是流芳百世的佳話。”李昌國勉勵。
“監軍,我王維空自為官數十年,卻是一無建樹。幸得監軍提拔,方能建功,大恩不言謝,祝監軍掃滅大食。”王維對李昌國異常感激,眼裡的淚水滾來滾去。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激動時。若沒有李昌國,王維眼下不過是一個不為人知的閒官,李隆基甚至不記得他的名字。
“祝伱們馬到成功!”李昌國抱拳一禮,拉轉馬頭,疾馳而去。
哥舒翰、李白、李晟、王維伸長脖子,不住衝李昌國揮手。直到李昌國的身影不見了,他們仍是在揮手,彷彿李昌國並沒有離去似的。
離了邏些,李昌國一路疾趕。沿途所見,與當初進軍吐蕃時截然不同,吐蕃奴隸沿路相送,個個眼淚汪汪的,不忍離別。
在唐軍平定吐蕃之前,奴隸是奴隸主的工具,任由奴隸主欺壓,給奴隸主做牛做馬。如今,他們翻身作主人,有了人身自由,擁有牛羊駿馬,可以過上好日子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唐軍為他們帶來的。在唐朝撤退之際,他們萬分不捨,拖家帶口前來挽留,挽留不得,就趕著牛羊前來贈送。唐軍不接受,他們就不離去。
弄得李昌國沒辦法,只得從唐軍中挑選一批能說會道的兵士,專門讓他們來處理此事,這才讓唐軍的撤退如期進行。要不然的話,唐軍的撤退一定會很緩慢。
到了積石山前,看著破壺口,唐軍歡呼聲響成一片,齊聲叫嚷:“飛飛飛,這是監軍他們飛翔的地方。破壺口很難攻破,可我們有無所不能的監軍,區區破壺口算得了什麼?”
在平定吐蕃的過程中,唐軍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究竟有多少,難以說清。在這些困難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破壺口一戰了,因為李昌國他們是飛進城裡的。
一進入積石山,唐軍的話題就更多了,說得最多的就是當日龍武軍如何攻打積石山的事蹟。龍武軍攻打積石山,絕對是經典之作,華夏數千年沒有打下來的積石山,竟然被龍武軍拿下了,無論怎麼讚譽都不過。
龍武軍最是歡喜,聽著兄弟們的讚揚,再回想起當日的作戰經過,無不是熱血沸騰。(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 王忠嗣的歉意
第十四章王忠嗣的歉意
積石山,群峰聳峙,險峻異常。
一條人流組成的長龍在山道間蜿蜒前行,前不見其頭,後不見其尾,正是從吐蕃撤退的唐軍。
此時的唐軍,人人臉上泛著喜悅,個個歡喜無已,彷彿大過年似的。他們的腳步輕快,彷彿踩著風火輪,向著大非川方向飄去。
當初,積石山被龍武軍打通之後,三十萬唐軍從大非川出發,透過積石山,向吐蕃腹地進攻。那時節,三十萬大軍透過積石山的場面極為壯觀,將士們士氣如虹,恨不得立時平了吐蕃。
如今,吐蕃已平,唐軍得勝歸來,一片喜氣,整個積石山已為喜悅淹沒,唐軍在行進間說得最多的便是平定吐蕃一戰的戰事。
雖然吐蕃已經滅了,吐蕃戰事告一段落了,然而,將士們的血液並未冷卻,每每回思這一戰,總是讓人熱血沸騰。
這是滅國大戰,本就讓人歡喜,讓人激盪,讓人熱血如沸。更別說,這還是華夏數千年來第一遭平定吐蕃之地,這是開拓壯舉,誰能不懷念?
莫要說短短時日不能讓將士們的熱血冷卻,就是一輩子也不會冷卻。
在談論吐蕃一戰之餘,將士們就要談到與大食一戰。將士們非常期待這一戰,恨不得立時飛到西域,把大食殺個落花流水。
大食是唐仇的勁敵。與唐朝發生了多次大戰。都以失敗而告終。然而,將士們卻是明白,與大食一戰,比起與吐蕃大戰難得多,因為大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