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頁)
安西都護府的一個校尉,朕卻敢任他為大將,採納他的謀劃,你大鬍子可敢?”
指著李昌國,李隆基一顆頭顱昂得高高的,胸膛挺得老高,極是自得。
在啟用李昌國,採納李昌國的謀劃這一事上,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若是換個人,要麼猶豫難決,要麼不敢啟用李昌國。
如今再回頭想想,李隆基是萬分慶幸,他啟用了李昌國,採納了李昌國的謀劃,要不然的話,斷斷不能滅了吐蕃。
而吐蕃的情形與此正好相反,吐蕃的官職是世襲的,即使墀德祖贊多有改變,卻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他要拿掉一個世襲官員,他面對的阻力大得難以想象。
“……”墀德祖贊翻翻眼珠,無言可答。
“三是大唐靠的是自己,而你大鬍子卻把吐蕃的興盛寄望於大食,何其謬也。”李隆基接著刺激墀德祖贊:“大食雖與你同流合汙,狼狽為奸,卻是相互利用,勾心鬥角,不會齊心協力,你把如此大事寄託在大食身上,太荒謬了。”
吐蕃與大食雖是結盟,卻是相互算計,不會真的為了對方火中取栗。雖然這是吐蕃逼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墀德祖贊把奪回大非川一事寄託在大食出兵上,太過自以為是了。
“四是吐蕃國力不如大唐,而你不知勵精圖治,整軍經武,而是與大唐為敵,吐蕃的國力原本就不如大唐,卻給你早早消耗光了。”李隆基的腰桿挺得筆直,如同出鞘的利劍,聲調更高:“大鬍子,你是知道的,朕登基之時,與你當上贊普遇到的情形如同一轍。你當贊普時內憂外患,吐蕃不寧。朕登基之時,何嘗不是如此?”
墀德祖贊當贊普時,吐蕃是內有權臣,外有強敵,內憂外患,讓他日夜不寧。
而李隆基當皇帝時,所面臨的問題不比墀德祖贊小,可以說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從唐太宗死後,唐高宗這個軟皇帝即位,唐朝的混亂就來了,武則天把持朝政,一度稱帝。
武則天還是好的,雖是女人,卻是不讓鬚眉,唐朝在她的治理下,雖然不如唐太宗時強盛,卻比唐高宗當國強多了。
然而,她卻開啟了唐朝的混亂,自她以後,唐中宗、唐高宗都是軟皇帝,無所建樹。唐中宗更是死在韋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唐朝大權又差點落到韋后手裡。
李隆基當皇帝時,唐朝已歷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四代亂政,歷時數十年,積累的問題多如牛毛,積憋如山。而邊境更是不寧,後突厥叛亂、契丹滋擾、吐蕃攻打……整個唐朝處在風雨飄搖中。
“若朕是你,決不會與大唐為敵,即使有再好的機會,也會忍著。先集中精力處理內政,勵精圖治,整軍經武,直到強大了,這才對外用兵。”李隆基指點著墀德祖贊,極為得意,道:“朕正是如此做的,一旦國力恢復,大唐之軍縱橫無敵,突厥、高麗、契丹、吐谷渾殘部先後滅亡,大食望風而潰,吐蕃更是為朕所滅。”
看著墀德祖贊那副憋屈樣兒,李隆基很爽!(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 獻俘
第十九章獻俘
墀德祖贊靠在囚車上,緊抿著嘴唇,低垂著頭顱,一雙眼睛黯淡無神,有些發灰。
他是吐蕃的一代雄主,取得不凡的政績,卻是沒有想到,到老來卻是成了唐朝的階下囚。以前還不覺得,此時聽了李隆基的話,方才覺得他的經歷與李隆基的經歷如出一轍。兩人即位時面臨的情形差不多,結果卻是天差地遠。
仔細想想,李隆基登基最初十幾二十年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主要是整頓內部,勵精圖治,整軍經武。那時節,他還嘲笑過李隆基無能。然而,並沒過多久,唐朝大軍縱橫天下,打得吐蕃無還手之力。
相較起來,李隆基採取的方式著實比他高明,先整頓內部,積蓄力量,把自身變強,再來對付敵人,安定邊境。
而他卻是一穩定了自己的權力,就與唐朝開戰,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卻是沒有在吐蕃內部事務上下苦功,錯失了良機。
明白過來的墀德祖贊,自責不已,一顆心直往下沉。若是早上二三十年明白,吐蕃會更加強大,絕不會被唐朝滅掉。
此時明白,已經晚了,悔之何及!
看著墀德祖贊這副喪氣樣兒,李隆基一身舒爽,深身毛細孔都在透著舒爽勁頭,他只覺這是他這輩子最爽的時刻。
再也沒有比當面刺激、打擊墀德祖贊這個平生大敵讓人痛快。讓人爽的了。
李隆基高昂著頭。眼睛望天,雙手叉腰,一**爽勁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