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4 頁)
一個勁爆人訊息傳來:王忠嗣回京了。(未完待續。。)
第六十二章 掛帥出征
第六十二章掛帥出征
王忠嗣進京的目的不需要想也知道,他是奔著軍權來的,他是想統軍出征。對於此事,李昌國只是笑了笑,再無表示。王忠嗣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將,然而,他卻缺乏政治眼光,不知道李隆基已經選中了統兵出征的人選,那就是李昌國。
李隆基之所以選中李昌國,正如李泌所言,李隆基不想把唐朝的安危寄託在王忠嗣一個人身上,而是要著力培力李昌國,以此為唐朝打造一根擎天柱。
果如李昌國所料,王忠嗣一到長安,就求見李隆基,姿態放得很低,向李隆基認錯,不該在石堡城一事上怯戰。然後,他就請命,願為李隆基分憂,統兵出征大食。李隆基只是好言勉勵一番,再無表示。
王忠嗣仍然不甘心,在長安四處活動,求見太子李亨,一再表示願為李亨保駕護航。要是在以前,太子李亨一定會滿口答應,為王忠嗣爭取領兵的資格。這次,太子李亨被李泌點醒,只是好言安慰一通了事。
這期間,李昌國和李泌、杜甫、高適、岑參、郭子儀、李光弼他們飲酒暢談,其樂無窮。詩聖的詩才讓人震驚,遠過史書所載。詩聖的大名,李昌國是如雷貫耳,然而親身經歷之後,方才知道杜甫的詩才遠過史書所載。
李泌文武全才,不僅善於謀劃,更具有不凡的政才,他的話語讓人讚歎,李昌國對李泌是讚不絕口。
同樣的,李泌對李昌國也是讚賞有加,兩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相見恨晚,竟然同吃同喝,有時更是擠在一張榻上同睡。
這種美好的日子在含元殿大朝時到了盡頭。李昌國帶著郭子儀、李光弼上朝。只見群臣到得很整齊,可謂人山人海。誰都知道,這次含元殿大朝意味著什麼,因為這必然是西進統帥人選出爐的大朝會。安西都護府危急急城增援,而李昌國他們休整處差不多了,是該出兵的時候了。
李隆基身著皇袍,頭戴皇冠。大袖飄飄,快步而來。整個人極為精神。精神頭十足,走路輕快,向在飄似的。
出兵大食,擊破大食,這是唐朝百年夙願,眼下到了大舉出徵的時候,要李隆基不歡喜都不成。
群臣見禮。李隆基手一揮,道:“免了。”
站在寶座前,掃視群臣,群臣個個精神大振,而又期盼。出兵大食,這是大唐男兒的夢想,在統帥即將出爐的時刻,他們哪能不歡喜的,哪能不精神大振。他們期盼的是,誰人統兵出戰。
“李林甫。”然而。讓群臣意外的是,李隆基並沒有急於宣佈誰統兵,而是直接點了李林甫的名。
“臣在!”李林甫大是歡喜,聲調有些高。
以李林甫想來,眼下是宣佈統帥的大好日子,李隆基的宣佈以前首先想到他,這是對他的重視,他又有立功的良機了。要他不振奮都不成。
然而,出乎李林甫意外的,只見李隆基臉色一沉。沉聲道:“開元年間,朝中良臣無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王毛仲、楊思勖……濟濟一堂。他們為相說,為大唐舉賢薦能,你為相十餘年,可有賢才得進?”
“嗡!”李林甫那感覺如同被雷劈中了一般,腦中一片轟鳴聲,差點摔倒在地上。
李林甫為相十餘年,為了保住相位權勢,堵塞賢才進取之道,朝中沒有多少賢才,這是他最怕的事情。李隆基此時突然提到,李林甫儘管老奸巨猾,仍是心驚肉跳。
“還有,你不在衙署處置公務,卻在你的府第處置,你居心何在?”李隆基的聲調陡然轉高,如同雷霆轟鳴。
“陛下……臣……”能說會道的李林甫平生頭一遭張口結舌,無言以答。
李林甫大權在握,誰都不放在眼裡,乾脆不去衙署理政,直接在自己的丞相府辦公,門庭若市,公議囂囂。
“李林甫聽旨。”李隆基沉聲道:“削去李林甫爵位兩級,即時回衙署理政,開言路,進賢才,若有違者,斬你滿門。”
“謝陛下!”李林甫驚出了一身冷汗,渾身汗溼,卻是歡天喜地。
依他想來,他這次怕是在劫難逃了,卻是沒有想到,以削爵了事,這對他來說,是天大的福音。
在眼下這種時候,李隆基不可能罷掉李林甫的,一是李林甫雖是奸臣,確有雄才,只要敲打一番,他仍能做事。二是即將與大食開戰,朝中一定要保證穩定,若是換個丞相,有可能會出現動盪,這對即將到來的大戰不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