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團長說了算。
在指揮本部,關於戰略戰術,關於布兵排陣,參謀總部說了算。後來,關於國防部和參謀本部的權力劃分,很長時間讓老蔣很糾結,那是後話,45年才有國防部。
總體來說,參謀總長在老蔣心目中,那是大大重要的位置,這就是典型的德軍體制。看看人選,就知道了,第一任陳誠,第二任顧祝同,那都是他最親信的人。
回到張華雲這樣的師部來說,大事小事師長一個人說了算,副師長、參謀長、政訓主任,那都是看他臉色行事。
看過老蔣傳記的人都知道,他對軍隊的二元化領導極為反感,39年3月,根據戰時需要,他在下令恢復軍隊各級黨部的同時,專門訓戒政工人員不得與部隊主管長官採取對立或監察形態,而應服從部隊主管長官受其指導。
這和**的軍隊完全不同。
我們的部隊實施軍政首長負責制,軍事主官和政委同一級別,比肩而坐。
毛偉人建軍理論,非常重要的一條,支部在連隊。
另外一條,團級以上設政委。
政委和同級軍事指揮員同為部隊首長,同時他擔任黨委員會的書記,對部隊實行黨委的統一領導,軍事主官,那是在黨委領導下具體指揮。
司令員、軍長、師長,馳騁沙場,指揮千軍萬馬,但你那是在黨委的領導和決策部署下去幹的,可不能獨斷專行,不然黨委會馬上開起來,來一個批評和自我評評,看你還繼續個人英雄主義的一套吧。
國民黨的軍隊體制,也一直在變,一會設政治部,一會設指導員,一會設黨部,一會設政訓主任。
就一點,沒變,對外作戰,軍事主官說了算。
所以,在這種體制下,他的親筆副官、貼身參謀,往往是他最信任的人。諸位看看影視劇,就大概看得出的,那也是實情。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時下的市長秘書,官兒不大,但在官場潛規則執行下,權力不小,誰敢小看。
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張華雲對葉翔的信任。
老虎團一縮編,張華雲思來想去,必須安排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去當營長。
最終,定了葉翔。
葉翔自然知道主子的心意,一到二營,馬上開始安插自己帶過來的人。
這劉參謀,就是他從師部帶過來的一個幫手,在師部混了幾年,渾渾噩噩的,還是個小參謀,自己也時常抱怨老天不公。
到了二營後,劉參謀立馬如魚得水,腰桿子立刻直了起來。。
仗著師座的倚重,葉翔表面對陳虎和一般老虎團的人馬客客氣氣,遇到軍事問題動輒請教諮詢,背地裡,卻分明感到一股不舒服的東西,老是在心裡撓著癢著。
是不服氣,排斥,還是氣場相剋?
葉翔自己也說不清,他就知道,這二營雖然他是營長,大的任務來臨時,一些官兵還是明顯的要看看陳虎的臉色,雖然不敢公開得罪他這個一營之長,但那種眼神,讓他打心裡不愜意。
前一段時間,張華雲專門喊他一個人去,瞞著陳虎和他商量,準備找個藉口,進一步拆掉老虎團,把二營的連長排長,和一營的交換一下。
讓老虎團的那種高人一等的軍人氣質徹底消失!
說起來也怪,這老虎團縮編成二營後,雖然在181師部,無論人頭、武器配備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幾次大的演練對抗中,二營的戰績都遙遙領先。
也難怪,老虎團是誰啊。
臨沂戰役以一個團對付板垣師團一個聯隊的進攻,雖然遭遇包圍,傷亡慘重,團長以下諸多官兵犧牲,但是還是打得小鬼子無計可施。
再看張華雲的其他團營呢?
別看那些團長營長們養的是白白胖胖,收刮老百姓心腸硬著,和日本人一遇上就腿軟,幾次日本人大掃蕩,這些人都聞風而逃,還美其名曰儲存實力,避其鋒芒。可日本鬼子佔了魯南幾年,就沒看見過他們雄起過。
你說這樣的隊伍,和昔日的老虎團較量,還能有勝算?
連長排長是一支部隊的核心骨幹,換掉了他們,還怕昔日的老虎團不變成乖乖虎。張華雲如意算盤一打,葉翔馬上開始悄悄思慮起來。
他要私下先草擬一個名單,給師座過目後,再當眾宣佈,看誰敢不聽!
就在這節骨眼上,心腹劉參謀送來的訊息讓他心裡一驚。
陳虎本是老虎團的一員猛將,縮編後擔任副營長,本來就有很多人看不下去,說張華雲欺負外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