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外負責資訊收集的法正、李恢私下告訴他,他們已經請了一個名叫木梨柯非常熟悉養鳥的人培養出了一批可以傳遞信件的鳥,今後大的地方可以利用鳥來通訊了。劉嘉一聽高興極了,一散宴席就去看了世界上的第一批信鴿,同時劉嘉還突發奇想,告訴李恢關於阿拉伯數字的寫法,並告訴了他怎麼編碼,說白了就是怎麼利用數字來表示漢字,讓無關的人即使截獲了信鴿也不知道信裡寫的是什麼。因為道理簡單,李恢一聽就會了,連聲叫好。
劉嘉就這麼在且蘭城幸福地忙碌著,連劉嘉自己都不知道的是,現在南方到處都傳頌著幾首民謠:“益州南部是天堂,免費分田有餘糧”、“牂柯牂柯真正富,那裡的馬匹都吃谷”,當然也有不好的民謠,如“十五歲太守正荒唐,木匠石匠把官當”……
隨著兒歌、傳言的漫天飛,許多土司、豪強、酋長們擁有的奴隸們開始心動了,特別是一些到過牂柯郡的下人們把自己的親身體會一講,加上李恢派出的細作有意渲染,更使這些奴隸渴望憧憬起那天堂般的牂柯郡來,只要監督他們的人不在,這些奴隸就私下議論紛紛。
得知情況的土司、酋長們自然驚恐不已,對議論這些事的奴隸不是殺就是關。但人一旦動了心思就再也難以控制住了,開始出現大規模奴隸逃亡,還有一些地方的奴隸乾脆殺了他們的奴隸主而逃向牂柯郡。
由於軍事民事都有人操心,劉嘉反倒感到有點閒的發荒。過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想起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因為他明白在這個亂世要立住足不但要有地盤,更要有人才,而牂柯郡是一塊偏僻之地,如果不走出去請那些人才過來只是坐等,估計沒有人才會來的,走出去也許能找到幾個有用的人才回來。
於是他把他的想法跟孟光、許靖、嚴顏、法正等人長談了一次,這些人出乎意料都沒有反對。而且當劉嘉說請他們繼續抓好良種推廣、扶植商號發展、大力開辦學校、挖掘培植特殊人才等四大任務時,他們仍然象以前一樣是他的下屬一樣滿口應承下來。
幾個武將一聽劉嘉攜印坐船出遊,大家齊聲叫好,都爭先恐後要跟著去。最後經過一番選擇,劉嘉決定帶彭羕、法正、沙摩柯、兀突骨、鄂煥、土安、木梨柯等人率一百多名護衛和其他人一同前往,之所以帶上養鳥的木梨柯是因為劉嘉想在益州之外建幾個通訊聯絡點,一則是可以及時瞭解牂柯郡的變化,二是今後外地有什麼資訊能及時傳到益州,現在靠人工、馬匹傳遞速度太慢了,而且成本又高又不安全。
初春季節河岸景色甚佳,到處都是新草幼芽,江水也清澈見底,時常看見一群群的魚在船邊游來游去。一行人都很高興,一般來講只要岸上有路,沙摩柯、兀突骨他們這些武將總要騎馬在岸上遛一遛,有時也相互之間對打幾下練一下手。
劉嘉開始有點嫌上岸有點冷,但在其他人鼓動下以及看到法正身體不怎麼好,因此就拖上法正一起上岸去騎馬或行走,有時也跟其他武將學上幾招,在幾個武將有意無意地指點下,劉嘉和法正也慢慢愛上了練武和騎馬,只要有空也跟他們一起活動。
劉嘉他們之所以來了興趣一則他們發現練了一段時間後身體越來越靈活,也越來越強壯,二則他們相互之間也相互比賽一下,因互有勝負而激化了好勝之心。
建安十一年三月,一路低調的劉嘉一行穿三峽,過秭歸、夷陵,來到了荊州江邊重鎮江陵城。
這個時期荊州和益州之間已經相對平靜,兩地之間透過江水來往較多,特別是民間商人租用的船隻來來往往不絕於江。因此劉嘉的五條船並沒有引起什麼人的注意,船上二百來人也並不怎麼吸引人。關卡上計程車兵看他們象是販賣蜀布、蜀酒的也就按規定收了一點稅就放行了。
在江陵城的江邊一泊下船,船上的人除了來過江陵幾趟的船工外無不驚訝這裡船隻數量的龐大,那真是桅杆如林,船帆蔽日,無數的苦工在卸貨裝貨。江裡不但有幾步長的小船,也有十丈高的大船。原來他們都還覺得自己坐的船已經不小了,可與那些大船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以法正的說法,這種船恐怕可以裝二三千人。
船泊好以後,人就分成了三撥,一是劉嘉帶法正、沙摩柯、兀突骨、鄂煥等人進城裡去遊玩,打探一下情況。另一撥則是由彭羕帶領到城外尋找可以安置二百來人的農莊,如果價格合適就把它買下來,作為今後的一個據地,特別是建一個信鴿通訊點。剩下的人就和船工一起在土安的率領下留在船上守護他們帶來的黃金、糧草、蜀布、蜀酒等物。
劉嘉這十來人要是在牂柯郡且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