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或者親眷家的各處長輩,甚至還曾經救過寧王一次,雖然他也不知道她當時和寧王怎麼遇上的,但確實是如此。
而且她好像也不太喜歡秦潮,一直對小弟淡淡的,也就家裡人沒有發現罷了,現在她又成了皇后,秦國公上下唯她馬首是瞻,以至於——
他又看了傅澄一眼,“多謝你的提醒,我是知道的。”
傅澄見他明瞭,才鬆了一口氣:“大哥,來我們再喝一杯吧。”
他拿了朝廷的賞銀,又是武狀元,因等候官職,便索性棄了郊縣的民宅,租了一間客棧,這裡的掌櫃極會做人,知道他是武狀元,竟分文不取。
他也安心坐下來等候,心裡止不住的對瑩塵的思念。
倒是莊王府搶武狀元一事,也不知道怎麼傳了出去,大多都是說王府的,當然不敢大聲說,背後嘀咕幾句還是敢的。
“這莊王府是想嫁老女郡主想瘋了吧,人家傅狀元有妻有子都不放過。”
“誰說不是呢,這不是想把咱們狀元爺剋死吧。人家好不容易從玉昌過來的,又冒了一次頭,被莊王府惦記上,可不是掉命的買賣嗎?”
雖說榜下捉婿,有不少進士拋棄糟糠,同京城有權有勢的小姐成親,但大多數則不會把之前的事情抖落,畢竟拋棄糟糠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但你莊王府這豈不是仗勢欺人嗎?
御史們最是捕風捉影,平時無事還要鬧出點波瀾,更何況有這樣大的稀奇事,這些人自然坐不住。
皇上看了看御史們的摺子,搖搖頭,這傅澄他還打算重用的。出身低微、武藝高強,這樣的人給點好處就能感激,他想如今便拿這個做筏子吧。
下了朝他就把莊王叫來申斥了一番,滿朝文武都覺得今上是明君,不包庇宗室。
倒是錦衣衛上了一封密摺,奉元帝看了皺了皺眉,“這傅澄的妻子是沈貴妃的親侄女,二人相熟於流放路上,沈氏救了他,還把他接回來養著。”
丁鵬乃奉元帝很信任的一位錦衣衛,他專替奉元帝去查官員底細的,此人心細如塵。
他語氣平淡無波:“正是如此,這沈氏對他極好,待得破西戎時,他又屢屢立了奇功,故而成了百夫長。二人也因此成親,現在沈氏產下一子,她們夫妻在玉昌軍戶所中很有些名氣,說傅澄是少年英雄,沈氏也寬厚大方。”
奉元帝在案桌上叩了叩指節,“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他想即便傅澄再好他也不敢用了,沈貴妃的侄女豈不是恨他入骨,傅澄偏又是個痴心的,聽說自己捨不得吃喝,把錢全省下來給妻子,以後他未必會忠心於他。
既然這樣,還不如就隨便兵部安排就是了。
傅澄不知道,正是因為沈瑩塵的影響,讓他間接脫離了奉元帝劊子手之名,而榜眼以後替奉元帝辦事,卻是人人憎恨。
暫且不說傅澄之官職,這饒君羨卻遠遠得了王德鑫將軍的賞識。
第60章 夫妻雙亡
本來饒君羨的父親就曾經是王德鑫將軍麾下; 他父親戰死; 自己也是武進士出身,他升為千戶後; 就開始著意和王德鑫聯絡,尤其是名聲受損後,饒君羨更是每月一封信寄給王將軍; 裡面不乏有自己對玉昌防衛之看法。
王德鑫將軍對他很是賞識,所以下了調令; 調他過去; 同樣是六品; 但是是京城的六品校尉,和玉昌的六品可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的饒君羨相當之意氣風發,兒子也生了,妻子漂亮,又升到京城; 他很是高興。連帶著林淡月也夫榮妻貴; 除了捨不得孃家人; 她也是想去京城的。她從小生活在繁華的天子腳下; 早上吃焦圈豆汁兒,平日無事串門走親戚,乍然來到玉昌,這個地方見證了她最不堪的一段。
現在她終於要重回京城了,回到她的家鄉。
與之相反的是饒老太太,別看這人大字不識一個; 卻極有見識,她和仇太太在一起時還說:“我也不知道去京城做什麼?在玉昌山高皇帝遠的,咱們在這裡生活多舒服啊,去京城了,你算老幾。”
仇太太以為她故意炫耀呢,誰不想去京城啊,天子腳下,肯定比在這種窮鄉僻壤要好太多。不過人家都要走了,她也著意安慰幾句。
這邊瑩塵也有所準備儀程送給饒老太太,她親自送過去的,醃製好的兩條馬肉、紅棗桂圓各一小袋,更有布匹兩匹,果子一籃。她一過去,就被饒老太太迎了進去,她讓老趙把東西搬下來,又和饒老太太道:“這真的是太沒有徵兆了,以後咱們可就隔的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