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3/4 頁)
間他想起一個典故,半部論語治天下。說的是宋初宰相趙普,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他可是後世穿越而來,他可不相信一部論語就可以定天下。打仗還是靠槍桿子。因為論語可是讀了好幾遍,除了‘之乎者也’根本就沒用。
後世人認為這是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不過小魚兒還是按耐不住翻閱。他到底確認一下到底是不是這個樣子。
當翻開之後,小魚兒就當機了——這是連環畫,一共四張圖,後面應該還有,但是好像被人撕掉了。
第一幅圖,畫著的是一個英武的將軍手裡拿著一條鐵棒騎著馬。後面插著一旗幟寫著一個‘趙’字。
小魚兒心忖:這應該就是趙匡胤
第二幅圖,一座城市燃燒著大火,寫著唐字的旗子被馬踐踏。
這應該是趙匡胤平定南唐
第三幅圖,陳橋鎮,兵營之中。趙匡胤披著龍袍坐在營帳。
這應該就是床說中的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第四幅圖,
一場宴會,趙匡胤穿著龍袍拿著酒杯坐在主*席,身前跪著七個人。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杯酒釋兵權
蟠龍鐵棒,平定山河;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權,小魚兒看著連環畫。喃喃道:這是趙匡胤的前半生的輝煌。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後面被人故意撕掉則是趙匡胤之死。有人不想,所以故意撕掉了。
拿後代話說,金鱗豈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勢不可去盡,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盡,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身陷紅塵劫,幸有夢相隨倚樓聽風雨,淡看江湖路。
不對啊,這就是不是論語嗎?怎麼可能是趙匡胤的連環畫啊?小魚兒思考著,難道……
正自茫無頭緒之際,忽聽得書房彼端門外靴聲囊囊,跟著兩扇門呀的一聲開了,原來那邊一座大屏風之後另行有門,有人走了進來。
小魚兒大吃一驚:“有人?!”要去開閂從進門溜出,無論如何來不及了,急忙貼牆而立,縮在一排書架後面。只聽得兩個人走進書房,揮拂塵四下裡拂拭。
過不多時,又走進一個人來,先前兩人退出了書房。另外那人卻在書房中慢慢的來回踱步。
小魚兒暗叫:“糟糕,定是侍衛們在房中巡視了,莫非我從後門進來,給他們發現了蹤跡?”不由得背上出了一陣冷汗。
那人踱步良久,忽然門外有人朗聲說道:“龐太師求見。”
書房內那人‘嗯’了一聲。小魚兒又驚又喜:“原來進來的人便是皇帝。還有鼎鼎大名的龐太師。”
只聽得門外腳步之聲甚是沉重,一人走進書房,說道:“老臣見過皇上。”說著跪下磕頭。
小魚兒忙探頭張去,只見一個頭發虛白的人爬在地上磕頭。暗忖,原來龐太師這般摸樣啊,他掐指一算,按理說,龐太師現在還不到五十,頭髮就這般虛白,腎功能不好。做學問的身體不好是正常的。
他不敢多看,只怕龐太師一抬頭便見到自己,忙將頭縮回,但身子稍稍移出,斜對胖他是,心道:“你又向皇帝磕頭,又向老子磕頭。什麼國師,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向我磕頭?”
只聽皇帝說道:“罷了!”
龐太師站起身來,說道:“皇上,招老臣來有何事要商量?”
皇帝‘嗯’了一聲,將手中的一份奏摺遞給龐太師。太師接過來一瞧,道:“這些大臣該死,竟然離間皇上與太后的關係。”這份奏章,說什麼茲遇躬親大政,伏祈睿鑑,令臣往守先皇陵寢,如線餘息,得以生存。那不是明明貌似皇上嗎?皇上不親大政,他就要死了。這是說皇上對夫子們殘暴得很。
皇帝道:“我若是親政如何?”
龐太師進一步道:“此事還需等待。”
小魚兒心想:“哦,原來是親政的問題,看來這宋仁宗的日子不好過啊。從13歲登基,22歲才親政,可想而知了。這龐太師也是的,讓他繼續等下去,可劉太后不死,他是親政不了的。你看看人家康熙帝,8歲登基,14歲就親政了。看看,這就是差距啊。”
“等待,讓我等到什麼時候?”宋仁宗生氣拍桌子道。沒有想到皇上也喜歡拍桌子。真好笑。
龐太師道:“回皇上:皇上年紀還小,於朝政大事恐怕還不十分明白。現在有太后輔政,該當歡喜才是。以後親政了,就像再好好愉快的玩耍也沒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