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她在那裡清修吧。
“漱玉館?”華玦倒吸了一口涼氣,“那裡不是挨著冷宮和藏經樓?人進去了還能出來嗎?”
沈貴妃一挑眉:“怎麼,心疼了?”
華玦笑了笑,“怎會。有母妃照料她,兒子也放心。”
沈貴妃剜了他一眼,道:“後宮還不姓沈呢,惦記她的人可不少。若有人在暗地裡下手,就像當初火燒冷宮一般,誰也未必能護她周全。”
見兒子又遲疑,沈貴妃又急忙道:“人人都知道瑞王妃在你手中,好歹等事情冷下去了之後再說。況且她在咱們手裡,瑞王也要顧忌三分。宮裡難道不比外頭安全些?”
好說歹勸了一番,安王最終還是點了頭,“那就聽憑母妃吩咐。人被兒子藏在西門衚衕的別院內,母妃這就派人去接吧。”
沈貴妃怕兒子改主意,當即便吩咐人去接。安王暗自苦笑了一下,權力越大,他就越發不自由起來,看來吩咐夏塵去執行的計劃要暫時改期了。
“殿下請用茶。”正不自在間,宮女上來獻茶,安王只見一對皓腕明晃晃的在眼前晃了一下,順勢向下看去,只見雨過天晴色的茶盞配上一對雪白柔胰,說不出的賞心悅目。安王朝那宮女面上望去,漫不經心的一笑:“母妃越發會調理人了。”
紅霞霎時飛上了那宮女的面頰,桃花妙目水波流轉間,那宮女婀娜的身影已悄然去了,只餘淡淡蘭麝芬芳。沈貴妃含笑道:“若喜歡就帶回去。”
“母妃是要將宮女賞賜給兒子嗎?還是算了吧,內務府那裡可能還要驚動父皇,麻煩過逾了。”
“不妨。這丫頭是我從沈家討來的,名義上是入宮陪我幾日,如今你帶了去也不會被外人知曉。”
安王面上的笑意淡了幾分,道:“那就更加不可。這是沈家孝敬母妃的,兒子那裡還有事,先回去了。”
於是,安王起身做辭而去。目送兒子去後,沈貴妃怔了半晌,最終嘆道:“綠籮,本宮是不是老了?”
“娘娘,並非您老了,是殿下長大了。”
“是了,孩子終歸要長大的,是我痴心了。”
綠籮捧了茶上前,堆笑道:“兒子再大,也總要聽孃的話。況且咱們還有牡丹小姐在,娘娘何必擔心呢。”
沈貴妃悵然道:“也該輪到他們了。”
一陣風吹得雕花窗亂搖,綠蘿上前看了看,回身稟道:“娘娘,下雪了。”
宮苑森森,牆圍深重,妙懿仰頭朝窗外望去,細雪鹽粒一般從昏暗無光的天空中散落下來,被風裹挾著捲入窗內,冷冰冰的吹了人一臉。
妙懿伸手合上窗,信步走到火盆邊,用夾子夾了些炭火放進去,熟練的撥弄了兩下,這才重新在佛前的蒲團上跪下。座上的白玉觀音身披素色段子披風,桌案上擺著的供奉僅是香茶淨水,周圍幾塌桌椅陳設簡單幹淨,並無一樣多餘之物。
念過了一段經文,妙懿緩緩睜開了眼睛,雙手合十,仰頭望著佛像慈祥的面容,靜靜祝禱母弟平安,就像這一年中的每一天一樣。
兩年前,也是這樣一個落雪的日子,她被接入了宮中的這間佛堂——漱玉館。從此不問世事,靜心禮佛。
“吱呀”一聲,門被輕輕推開了,走入一女子,手託黑漆茶盤,上面盛放供果,身穿銀灰色素袍,容貌端莊,神情淡漠,她見了妙懿,淡淡道:“今日外面好生吵鬧。”
“聽聞天竺高僧不遠萬里來到中原,送來古卷經文數千卷,陛下為表重視,特意在藏經閣舉辦了開光儀式,迎接遠道而來的高僧。”妙懿又磕了個頭,斂袍起身回首說道:“慈姐姐不去瞧瞧嗎?”
“有什麼好瞧的。”韓慈苑淡然道,彷彿想到了什麼,她冷笑了一聲:“跑去看看舊人過得多好嗎?”
不知是出於什麼考量,就在一年前,福王妃韓慈苑也被送入了宮中的漱玉館。不久之後,因皇帝身染急症,福王還曾入宮服侍過一陣,如今已過一載,想來福王府已一切恢復如常。
韓慈苑擺上供果,拈香下拜,口中唸唸有詞。因她聲音不大,妙懿只聽得“平安”,“全哥兒”幾個字,知道她還在惦記著兒子,因而在其祝禱完畢後勸道:“只要有小世子在,姐姐總有出頭之日。不像我,大概要在此終了殘生了。”
她的聲音清澈似古琴的絃音,卻在尾音處幽咽一轉,澀了手指,揉了寸心。
韓慈苑幽幽嘆氣道:“我也就罷了,都是自己造的業,有今日此果原也該的。”說到此處,她頓了頓,問道:“可你怎麼也落到了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