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二人於宮門前垂手而立,相視無聲。約莫過了半盞茶的工夫,那小黃門小跑著從偏殿出來。待到近前,輕擦了擦額上的汗珠道:“殿下剛練完了字,叫雜家請二位小郎君先至外室稍候,殿下淨手後便來接見二位。”
張延基衝他點了點頭,輕道:“有勞公公了。”便與李括一道朝偏殿走去。
。。。。。。。。。。。。。。。。。。。。。。。。。。。。。。。。。。。。。。。。。。。。。。。。
求票求票!
第二十九章 國子(三)
廊腰縵回,飛簷斗拱。雖只是青磚素瓦,但若置在了這東宮,便自然而然的浸染了幾分秦中大地特有的帝王之氣。
尊貴,自傲。那份與生自來的優越感早已融入了雍州的每一抔黃土之中,任由戰火紛飛,朝代更迭而從未曾易變。而在這極尊之地的少陽宮,便是斗拱飛簷間的一磚半瓦,都似蘊著一抹貴氣,讓人不敢仰視。
饒是李括與張延基二人見過大世面,此時亦不免心中慨嘆。讀遍聖賢書,賣予帝王家。不論是滿腹經綸,溫潤如玉的世家公子,還是半隱南山,躬耕隴上的世外高人,其目的無非都是入仕為官,只不過後者是尋了一條捷徑罷了。(注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這中原大地,若想出人頭地,到頭來都逃不離入仕一法。雖則魏晉以來,名士多宣揚隱逸行樂,但尋常士子多是拋卻不下名韁利鎖的羈絆,皆望博一功名以光耀門楣。
整理了下心緒,李括隨著內侍的引領踏上了偏殿的青石板街。偏殿建在一處約合一畝的基臺上,合制兩層高。清一色的朱漆木柱直達天穹,飛簷朝東首微微一拐與青宮主殿交相輝映。朝陽灑下幾股清暉,將小篆題寫的匾額鍍上了一層薄金,更使得這宮宇樓闕般若聖地,讓人不禁想跪拜獻禮,表達對天家的仰慕欽服。
當今太子並不久居東宮,聖人念及父子親情,常攜太子居於宮禁身側。太子殿下也恪盡孝道,每日晨昏定省,從不間輟,朝野上下一時傳為佳話。只是這東宮也就由此荒敗凋敝了下來。許是久不修善的緣故,這偏殿鏤花門窗上的清漆竟是有些許脫落,讓人見了不禁一陣唏噓慨嘆。王姓內侍輕手推開木門,隨手帶著浮塵揮了揮便衝李括二人諂笑道:“近日殿下會客都在藏書閣,這偏殿久不來人了,二位小郎君莫怪。二位且在暖閣裡稍坐,奴子已命人給兩位小郎君奉了茶。”
“勞煩公公了。”李括衝王姓內侍拱了拱手,便邁開方步朝殿內走去。輕撩起袍襟,徑直朝客手位置的梨木靠椅上坐定便端起茶盞颳了刮茶末,微抿了口清茗。
張延基尋了一張緊鄰李括的椅子坐定,便疑聲道:“括兒哥,你沒事吧。平日裡你最注重君臣那些虛禮,怎麼今日卻似換了個人,把這東宮當成自己家了?”
輕拍了好友腦門一掌,李括沒好氣的笑道:“那也得分場合,若你我都像弘文館博士一般恪禮守節,那殿下還不得被煩死。”
“那倒也是,你明說就行啊,幹嘛拍我!”張延基反絞著雙手,半嘟著嘴怨聲道。
“你啊!”李括搖了搖頭,無可奈何道。
“太子殿下到。”伴著一聲尖高的報唱,殿內霎時陷入了沉寂。
只見一年約四十,身著月白色織錦套袍的中年男子在兩名小黃門的簇擁下闊步邁入偏殿。
知此人必是大唐太子李亨無疑,兩少年紛紛俯身跪拜。“臣李括(太學生張延基)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李亨上前幾步,虛扶起李括笑道:“這位想必就是新任的東宮賓客了吧,說來你這官職還是孤保舉的呢。”說完便又朝張延基點了點頭,算是還了半禮。
李括微抬起頭,正目注視著這個大唐帝國的儲君。老實的講,李亨生的頗為俊秀儒雅,勻稱的五官,分明的面部稜角,再配上一束隨意挽好的如瀑黑髮,恐怕便是雙十年華的俊秀小郎君也不予多讓。許是保養得法的緣故,李亨的面頰甚是白皙,如羊脂玉素白的面龐上竟是尋不到一處皺紋。
被李括盯得有些發毛,李亨咳嗽了一聲,道:“李賓客怎麼總盯著孤,難不成孤的臉上還生了花?”
李括被問的一愣,反應過來後忙欲拜倒請罪:“微臣失態了,殿下龍鳳之姿,臣一時不能移視。衝撞了殿下,臣有罪。”
李亨大度的擺了擺手,苦笑道:“什麼罪不罪的,看你小小年紀怎的學的似腐儒一般。孤舉你做個賓客是讚賞你的果敢勇毅,若是你也整日掉個臉之乎者也的講起大道理,便真是無趣了。”
李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