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燃幽燕戰火燎。青龍出海西南時,京去兩臂東定朝’的讖語詩?”
“正是,這首詩如今在薊北,河東流行甚廣,便是黃口小兒都能吟上一吟。京畿一代雖未傳開,但此事背後必定隱藏著極大的秘密。若任由流言傳播,恐怕會被有心人利用,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人心思安,我受郭子儀郭太守之託,查訪此事已有一段時日。”
“若是這般,晚輩倒不好再行勸阻了。只是這青客盟行事極為詭譎,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任何線索。”輕嘆一聲,李括頗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哈哈。括賢侄,是人就會有破綻。這青客盟中之人又不是神仙佛陀,怎麼會無跡可尋?”微頓了頓,張巡沉聲道:“諸位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青客盟入會之人都在脊背之上紋上一條青龍,而且永世不得為官。”
南霽雲猛拍了下額頭,恍然道:“我明白了!只有突厥人才有繡紋丹青於身的風俗,這些人不是中原人!”
張巡搖了搖頭,苦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只能肯定這個組織多少與突厥人有瓜葛,怕是想借漠北狼騎之力染指中原。”
“痴心妄想!”張延基拍了拍大腿,恨聲道:“他們被王忠嗣老將軍從朔方(注2)打到了喬巴山,又從喬巴山逼到了小海(注3)居然還不死心,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大唐胸懷四海,恩及諸夷。但要是胡虜覺得我大唐男兒誠善可欺,妄想圖謀不軌,張某人絕不答應!”一陣清風飄過,捲起美髯縷縷,張巡收了笑容,目光堅定,決絕之氣畢現。
。。。。。。。。。。。。。。。。。。。。。。。。。。。。。。。。。。。。。。。。。。。。。。。。
注1:歷史上,唐朝、吐蕃、南詔三者的關係錯綜複雜。流雲一直認為聯南詔而抑吐蕃是對唐朝最有利的措施。
注2:朔方:開元時置,治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
注3:小海:即今貝加爾湖。
求票求票!!!
第二十三章 青讖(五)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沉。翠袖倚風縈柳絮,人生有味是輕歡。。。。。。
出了長安城不遠,便是一望無際的田莊。輕柔的和風吹過,蕩起層層青綠色的波浪。初雨方歇,長安城外的麥田多是披上了一層明麗舒雅的新衣,伴著青泥淡淡的芳香,直是叫人酥軟了筋骨。
離官道不遠的小徑處,三兩位長安城中的官老爺偷得半日清閒,策馬出城朝自家渭水畔的莊園而去。。。。。。
今年真得落了個好年景,才一入春便接連下了好幾場酥雨。龍王爺賜了恩,麥子都泛著層層油光,直樂的陳寶貴兒合不攏嘴,乾脆揹著個犁鏟興沖沖的坐在了地頭哼起了小曲。關中這千百里土地就是比別處金貴,雖然分到自家頭上比別處州縣少了那麼一畝三分,但有句老話怎麼說的來著,“山高皇帝遠,歲貢兩皇糧”別看他們多分了那幾畝薄田,但除了交予朝廷的皇糧還要備齊縣令大人的份子糧。要是少了一斤半兩,保不準會被拘到衙門裡按“蔑視王法罪”來上一頓“竹筍炒肉片”,再像死狗一樣拖拽出去。
京畿之地,天子腳下。縣令大人再大能大過長安城中端坐龍庭的那位皇爺去?便是縣公大人膽兒再大,也不敢領著衙役帶著枷鎖去自家田頭兒私徵口糧。若是被哪位官爺撞見了,寫一封信紙兒送至皇帝陛下面前,縣令大人還不得腦袋搬家。那些官老爺啊,雖說心腸黑了些,但賠本的買賣卻不會做。守著那一頂京畿的烏紗,一年有多少銀錢進項,何必摳著自己那一兩口糧食不放。
長安城中貴人多,連帶著郊外的田地都沾了光。糧米菜蔬販送給城中的大酒樓,比賤賣給鄉戶人不知要高上多少倍。要是趕上年景好,不但能衣食無憂,還能攢下銀錢進城到綢緞莊裁一匹彩布,給自家婆娘添置一份新衣。自家那兩個禿小子也快到了懂事的年紀。陳寶貴尋摸著讓老大呆在自己身邊幫襯,將老二送到城中典當鋪做學徒。若是升為正式坐堂的夥計,不但一月有一吊肉好的份子錢,歲末還有東家賞的紅包。
陳寶貴越想越興奮,隨手拾起一束麥稈,頗有興致的編了一隻草蚱蜢。
官道兩旁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大戶人家的佃戶扛著鋤頭,牽著牛羊從自己身邊走過,陳寶貴卻沒什麼興致和眾人打招呼。多是些填不飽肚子的苦哈哈,打了再多糧食也吃不到自家嘴裡。輕撇了撇嘴,陳寶貴將頭轉向一旁。
“寶貴叔!”一身著粗布青衫的少年從一匹青花騾子上跳將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