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2/4 頁)
不會導致人心瓦解,社稷崩潰呢?
如今貴妃已經身死,楊氏一門盡被誅殺,若是自己再失去民心,那收復失地,平定叛『亂』便更是全然無望了。
但相較於這些,他更想活下去。經歷過昨夜的禁軍譁變他才意識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李隆基輕咳了幾聲衝身側的高力士吩咐道:“元一,你且傳旨讓太子留下來替朕安慰勸說父老鄉親!”
說完,李隆基不再猶豫,立即帶領大眾衝出人群,催馬向前。
目送一眾人眾漸漸遠去,百姓們的心已經涼了半截。如果說皇帝陛下是他們心中的擎天支柱,如今這個支柱卻轟然倒塌,如何能不叫人唏噓慨嘆?
“留住殿下,如今陛下已經離開,我們一定要留住殿下!”
不知人群中誰突然說了一句,一眾村民立時炸開了鍋,紛紛攔到了太子李亨的馬頭前,爭相勸慰道:“太子殿下啊,如今陛下他不肯留下,就讓我們追隨殿下吧!我們大夥兒一道輔佐殿下收復河山,還咱大唐一個朗朗乾坤!我們大夥兒一起東行討伐叛賊,收回兩京,把胡狗從大唐的地界兒趕出去!”
“對,我們誓死追隨殿下,收復河山,把胡狗從咱大唐的地界兒趕出去!”
“對,把他們趕出去,趕出去!”
一眾百姓紛紛舉起手中鋤頭鐮刀響應著。
“殿下試想,如果您也執意與天子巡幸西蜀,勢必使民心盡失啊!失民心者失天下啊,殿下您萬不可犯錯啊!安狗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靠的就是一股豪氣,但他們起兵乃是謀反,處在道義的下風。若是殿下能夠前往前線禦敵,一定可以打壓叛軍計程車氣,最後叛軍理虧氣短,一定會分崩離析。”
李輔國不知何時出現在了李亨的身後,沉聲提點著,如今的李亨便是一塊璞玉需要有人雕鑽指點,而他便樂於做這個人。
不多一會兒,太子周圍就聚集了數千民眾。
李亨一時有些犯難,雖然如今他已經成功剷除了楊氏一門,消除了登位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但父皇畢竟還是大唐天子,若是自己順從民意留了下來,父皇心中會怎麼想?天下人心中會怎麼想?
畢竟比兵戈更易殺人的是悠悠之口啊,便是大唐儲君又如何?一頂不孝不忠的帽子扣下來,也能廢掉你半條命!
“各位父老鄉親,非是孤不願隨大夥兒一道北上抗敵,但陛下年事已高,以高齡遠幸蜀中,冒險犯難,身為人臣我怎能不侍候在陛下身側盡孝呢?大夥兒且都回去吧,啊,且都回去吧!”
說完,李亨擦了擦眼角擠出的淚水,咬著牙一提韁繩,準備縱馬西行以趕上走在前側的李隆基。
“殿下,萬萬不可啊,事關江山社稷,請您務必三思而後行啊!”
建寧王李倓見李亨如此懦弱猶豫,心中又氣又惱,急忙與宦官李輔國、魚朝恩一齊圍上前攔住太子的馬頭,勸諫道:“殿下,北上抗敵事關祖宗社稷,您不可為了盡小孝而置大孝於不顧啊。”
魚朝恩也道:“太子殿下,小王爺說的不錯,如今胡虜叛變,侵犯兩京,中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殿下若不挺身而出救黎民蒼生於水火之中,怕是無人可為了啊。”
他和李輔國、陳玄禮等人精心策劃了這次叛變將一切前路替太子鋪了好,這個時候太子竟然向後退?這不是把大夥兒往火坑裡推嗎?走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不成功便成仁,事情已經由不得太子了!便是為了他們這些死忠,他李亨也得撥轉馬頭北上自立!
“殿下追隨陛下前往蜀郡,看似可以避一時之禍,實則後患無窮矣。殿下試想,如果叛軍趁勢焚燒棧道,斷絕蜀中與漢中的聯絡,則關中、中原的廣大地域就等於拱手捧給安祿山那逆賊。人心一旦渙散,就不可能再聚。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矣,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違背民心,必將招致怨恨,請殿下三思。”
李輔國也揹負著手走近李亨身側諫言道:“此時叛軍雖勢頭正盛,但畢竟燒殺搶掠不得民心。而殿下是國之儲貳,是天槊正統,若是殿下登高一呼必會有千萬民眾響應。屆時殿下依靠收攏募集的軍隊一路北山,召回在河北的郭子儀,李光弼大軍對安祿山實行合圍,不出半年叛軍必潰散矣。”
李輔國的一番言論在情在理,李亨聽後心情大為舒暢,也動了留下的念頭。
這是皇長孫廣平王李俶突然攜六率將士跪倒在地請命道:“還請殿下以大局為重,收復兩京挽狂瀾於既倒。到那時,殿下再掃除大明宮中的灰塵,然後用盛大的鑾駕向西迎接天子返回京師長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